全国残联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广西召开
图为会议现场
图为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申知非代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讲话
图为IBM全球信息无障碍中心总经理王馥明女士介绍国际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发展状况
图为联合国G3ict总裁Axel Leblois先生介绍《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相关的无障碍要求
图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研讨会
图为全国省级残联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培训班
2009年10月21日上午,为期四天的全国残联信息化工作会议暨省级残联统计、信息无障碍技术、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系统管理培训班在广西北海召开。各省(区、市)残联主管理事长、信息中心主任及信息、统计人员出席和参加了会议。广西残联和北海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申知非代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申知非副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全国残联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非常重视,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描绘了光辉的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残联五代会精神,确保残疾人事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和统计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要认真总结近两年来全国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提高各省信息化建设水平。要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要围绕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和制定2010年工作计划和 “十二五”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申知非副理事长强调: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残疾人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党和国家已经把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了新时期解决好民生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大局,并用制度来保障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权益。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价值追求、治国理念和执政水准,也再一次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把残疾人事业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国家发展大局。各级党委、政府将更加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各级残联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是各级残联在新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的迫切要求。残疾人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各级残联要树立科学的管理和服务理念,通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业务工作水平,实现各项残疾人业务工作的高效管理,真正为残疾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
申知非副理事长在总结现阶段“十一五”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各项任务执行情况时提出:各级残联在党组、理事会的重视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各项业务稳步推进。基本形成了以数据中心、资源中心、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中央、省、市、县四级工作体系。全国33个省级残联开通网站,逐步成为服务于社会和广大残疾人的政务信息第一平台。全面启动了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实现残疾人基础数据在各业务领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加强统计基础建设,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标准与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倡导全社会信息无障碍理念。
这次会议内容丰富,会议还对2009年度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进行了部署;对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管理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对中国残联近期将要下达的“阳光家园计划”托养、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康复扶贫贴息贷款等重点项目应用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还邀请了联合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专家委员会和IBM全球信息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的外国专家对《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国际信息无障碍技术标准规范、残疾人信息无障碍辅助技术和检测、国际成功案例等内容进行了讲解与培训。
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各项业务对信息化依赖程度的提高,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申知非副理事长在讲话中重点提出:各级残联要适应形势要求,正视差距,转变思想,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残疾人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业务工作的支撑作用;要统筹规划业务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有关内容纳入各项业务发展规划,同步实施,全面推进重点业务领域应用;要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残联管理服务效能,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业务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手段,为新时期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