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重要信息>广东残联重要信息>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保障残疾人民生是实现同步小康的底线

作者:广东残联 | 来源:广东残联 | 发布时间:2016-03-18

  近日,省残联宣文部在南方杂志总第232期发表文章《保障残疾人民生是实现同步小康的底线》(作者:陈土新 何赦热),文章从“补短板”、“托底线”、“促发展”三方面,全面诠释了保障残疾人民生在实现同步小康中的重要地位。详细内容如下: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没有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不是科学的发展。

  近年来,省政府年度十件民生实事都将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列为重要内容,牢牢把握残疾人民生这条底线,科学推动全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夯实、长效发展机制不断完善。一系列实践表明,保障残疾人民生,是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的底线。

  补短板: 满足迫切的康复服务需求

  残疾人康复服务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残疾人独立生活、学习、劳动就业等能力,提高残疾人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据2006年抽样调查统计,我省有残疾人540万,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康复需求群体如此庞大,而2010年残疾人状况抽样监测数据显示,康复服务覆盖率不到30%。康复服务供需严重不平衡是阻碍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显着短板。

  “短板”的背后,涉及残疾人康复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和区域均衡化发展等多方面问题。“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为此,2011年,广东省政府将康园工疗网络建设纳入“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支持年内建设社区残疾人康园工疗站145个。至2015年底,全省社区残疾人康园工疗站已达700多家,服务智力、精神残疾人1.8万多人。乘借东风,全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不断完善,省财政将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和脑瘫、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提高到12000元/年,部分困难重度残疾人还能享受居家康复训练服务。

  新阶段,新机遇,“十三五”时期全省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将从保障政策和制度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手段提升等方面入手,推动康复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和高效发展。

  托底线:让广大残疾人切实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残疾人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是严峻的现实,大笔的医疗支出更是让残疾人生活雪上加霜。

  据统计,2013年度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2.6%,而在城镇,这一数值为48.9%。大笔的医疗支出让残疾人生活雪上加霜。

  做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底线,是民生中的民生,也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内容。为落实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广东省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生活津贴和护理补贴,并从2014年起该项工作被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加以推进。“两项补贴”补贴原则从颁布之初的“低标准、广覆盖”到“定期随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动态调整”,保障了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为提升残疾人福利待遇奠定了良好基础,展示了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助融合: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

  无障碍的物质、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医疗卫生教育、信息和交流,对残疾人充分享有基本人权和自由至关重要。打造全方位无障碍的社会环境,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助推残疾人同步小康的题中之义。

  2013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明确提出要“为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实施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完成率达222%。至2015年,全省欠发达地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户数达2.2万。此外,公交车安装车载导盲系统、为视障人员免费配发读屏软件、公众网站信息无障碍改造“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等措施的落地,直接推动了全省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了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对残疾人的包容,为残疾人平等便捷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保障。

  促发展: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

  对于国家来说,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未来命运;对个人来说,教育是个人获得生存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发展特殊教育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的必要举措,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标志。残疾人教育又与促进就业、提升家庭收入密切相连,是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动力和活力所在。

  “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等政策措施,加大投入统筹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至2015年底,全省有特殊教育学校104所,吸纳残疾学生28285人。残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实现残疾人学生15年免费教育。2015年“南粤扶残助学工程”正式落地,省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对新入学残疾人大学生一次性发放助学金,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有1760名残疾人通过普通高考考上大学,257名聋人、盲人通过单考单招迈入高等教育殿堂。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残疾人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残疾人安居乐业,生活殷实、幸福、更有尊严,在全国率先达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