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残疾人民生实事上半年扎实推进
省十件民生实事中涉及残疾人民生并由省残联负责落实的有2个项:一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二是“全民助残健身工程”。
201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省十件民生实事中涉及残疾人民生并由省残联负责落实的有2个项:一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2015年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残护理补贴(以下简称“两项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1200元/年、1800元/年”。二是“全民助残健身工程”。
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让广大残疾人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今年上半年,根据省十件民生实事整体部署,省残联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的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全省各级残联把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落实“两项补贴”制度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让广大残疾人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减轻了贫困和重度的残疾人家庭负担,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残疾人生活津贴计划补贴人数298236人,补助资金约180,224,04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计划补贴人数395899人,补助资金约431,136,504元。全省残疾人两项补贴,省财政补助资金合计约611,360,544元,地方配套资金约459,141,216元。
至6月30日,据督查统计,享受省财政补助的15个地级以上市配套资金已全部落实,配套资金约112,460,625元;省财政补助的98个县(市、区)配套资金(包括7个市内设的14个区)已落实92个,约配套资金317,417,718元。全省地方配套资金总额达429,878,343元。目前全省仅有江城区、阳春市、坡头区、霞山区、廉江市、茂南区等6个地方未落实配套资金。
据省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落实“两项补贴”制度的主要工作措施有:
一是统一提高两项补贴标准。2015年全省残疾人生活津贴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200元,比去年提高了6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800元,比去年提高了600元。
二是实行经费预拨核算机制。由于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发放,极大推动了各地残疾人证的核发工作,持证残疾人数量大幅增加,2015年残疾人生活津贴补助人数和护理补贴补助人数按照2014年实际发放人数递增20%统计,省财政在2014年提前下达2015年补助资金的基础上,于3月20日前下发《关于下达2015年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的通知》,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2015年的补助资金全部下达完毕,共计61137万元。
同时,根据补助类别,不断细化区域归口分类。我省残疾人两项补贴所需资金由省和市、县三级财政承担。珠三角地区由各市、县两级财政共同承担;省财政只对14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及江门(台山、开平、恩平)给予补助,根据地区的人均财力水平和补助对象人数,将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县(市、区)划分为三类补助地区,分别按50%、60%、70%的比例给予补助。全省六个市内设的开发区、试验区是本地内设行政区域,没有纳入省行政区划分,在统计残疾人两项补贴人数和下拨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时,省残联参照省民政厅的做法,将这类地区统一归入到所在市的市本级,补助地区类别与原所属县一致,并在下达经费时予以说明。为保证两项补贴专项经费使用率达到100%,提高专项经费绩效,2015年省实际划拨经费严格根据2014年各地补贴人数完成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采取多退少补机制。
三是定方案抓落实。3月,省残联召开全省残联工作会议,重点研究部署落实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要求各地要形成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制度,明确和落实工作责任,指定专人负责、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全面推动“两项制度”的落实。4月,根据《2015年省政府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省残联、省财政厅制定下发《关于印发2015年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内容、时间及进度、工作措施等,特别提出了“七个要求”:一是建立工作责任制、二是制定实施方案、三是落实配套资金、四是做好基础数据收集和补助对象审核审批、五是规范补助资金发放程序、六是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七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为工作落实提高了有力保障。6月,省残联下发《广东省残联关于对2015年“残疾人两项补贴”项目资金配套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对各地资金配套情况进行督查,对各地级市、县(市、区)两级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了摸查,对实际补助人数、配套资金等进行了细化和量化,按照“四不两直”的暗查暗访方式开展摸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与数据,效果显着。
(四)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全省各地加大了对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的重要意义、补助标准、补助范围、工作程序等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积极申请。省残联通过省残联官方网站、微信和《中国残疾人》、《广东残疾人》杂志,对广东省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的重要意义、补助标准、补助范围、工作程序等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对于公示环节,各地还通过“设立投诉电话,讲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布到户,通知发放到户,资金拨付到户”等方式,加大宣传监督力度,切实做到了公开、公平和透明,防止弄虚作假现象发生,确保补贴对象身份真实可靠。
省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密切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加大残疾人两个补贴制度实施的督查。一方面建立、完善补助对象“实名制”管理系统,建立电子信息管理档案,有效甄别享受补贴人员的真实性,防止出现造假行为。另方面进一步规范补助资金发放程序。采取社会化的发放方式,确保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受助对象的个人帐户上。省残联继续会同省财政厅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配套资金进行督查,逐级将责任落实到位,确保“两项补贴”全面落实。
“全民助残健身工程”有序推进
为推动残疾人体育健身,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创建工作列入省政府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中。省残联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省政府重点工作实事方案的通知》精神,下发了《广东省创建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实施方案》,并对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按季度分别部署了阶段性需要完成的任务。3月19-20日召开了全省专题工作部署会议,对示范点建设提出了严格要求,对示范点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对示范点的主要措施做了全方位的安排。至6月30日,全省121个残疾人体育健身点选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收集整理了各个点的详细信息(含现有设备、场馆建成时间、是否与其他机构合用、及相关意见和建议等)。5月27日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专项经费1895万元已经省财政厅批复落实。全省拟建设121个点,每个点安排15万元的健身器材采购,并在完成布置工作后评出100个作为省全民健身示范点,其余21个点根据实际情况,检查验收后作为该项工作试点的延续。6月10-16日举办了广东省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师资培训班,培训了186名残疾人健身指导员。目前各地正在积极进行示范点的无障碍改造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