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法治建设>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普法 | 借朋友手机偷偷转账?构成盗窃罪!

作者:西安中院新媒体中心 | 来源:西安中院新媒体中心 | 发布时间:2021-07-31

朋友之间偶尔借用手机使用

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情

但令王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好友文某三番五次借手机

不是为了打电话,而是

偷偷转走了自己帐户38000元……

他是否构成犯罪?

我们一起来看看

↓↓↓

案情简介


  2019年初,文某与王某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熟识后双方频繁来往,经常一同出行玩耍。交往中,文某心生歹念,偷偷记住了王某的密码,利用王某对其的信任,以自己手机没有电需要他人手机扫租充电宝为由,多次借王某手机使用,偷偷从王某的微信、支付宝账户内给自己转账,偷盗赃款共计38000元。每次转账后,文某便立即删除了转账记录,王某丝毫没有察觉账户异常,直到使用银行卡时才发现账户里的钱不见了。文某以为删除记录就可以“瞒天过海”,殊不知每笔银行流水都是文某犯罪的铁证。

  2021年7月22日,周至法院公开审理了该案,当庭宣判被告人文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40000元。

 


法官提醒

 

  随着手机支付的日益便捷,越来越多的手机使用者纷纷开通密码支付、刷脸支付、指纹支付、小额免密码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新的支付方式对使用密码、指纹、面部识别的支付空间安全要求较低,支付环境更为开放、随意、快捷,增加了新的安全风险。

  因此,各位群众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妥善保管、谨慎使用密码、指纹、面部识别软件,切勿轻易向他人透露手机解锁密码、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各类密码尽量差异化,提高破解难度,必要时定期更换手机密码,莫让居心不良之人有可乘之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