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街道工疗站建设的建议
目前,精神病患者呈上升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的8.3‰上升至近年的15.28%。全市有各类精神病人41200多人,他们经过医院治疗出院后,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康复期才能重新回归社会。然而,目前社会提供给精神残疾人康复的条件还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特别对于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人,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使病情反复发作,令家庭雪上加霜,生活陷入极度困难之中。不少病人家庭迫切希望政府加强街道工疗站建设,为轻度精神病康复者就近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所进行康复训练,以利其重新回归社会。现在我市街道工疗站十分缺乏,全市只有60多间,一般面积只有20—30平方米,至多能容纳900人,按精神病人占30%的比例计算,只可安置不足300人,这与精神病康复的需求有很大距离,即使这几十间工疗站也由于经费不足而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过去街道工疗站靠创收来维持,实行收支两线以后,由于无经费无编制,不少工疗站难以为继,不但无法扩大对残疾人的服务,而且现有的服务也将萎缩,十分不利于精神病人的康复。由于工疗站是社会办的公益事业,其主要作用是体现社会效益和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和加强街道工疗站的建设,将其提到政府议事日程,把工疗站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给予必要的扶持,将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疗站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