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聋人工坊送雪中炭香梅班女生巧学艺

作者:赵晨 | 来源:羊城晚报 | 发布时间:2015-04-10

 

  羊城晚报讯 记者赵晨、通讯员李勉聪报道:广州市荔湾区真光中学有个远近闻名的“香梅计划”,从2013年起,该校每年招收两个“全女班”。除了通常的文化课程,“全女班”的学生还要学习家政、缝纫、烹调等特色课程,不时会穿旗袍上学。昨日下午,聋人手工工坊“雪中炭”走进她们的课室,教她们保鲜花制作(见上图,汤铭明摄)。

  在课堂上,女生们两人一组,先学习“你好”、“谢谢”、“草”、“花”等简单手语,以便与工坊师傅交流。之后,在工坊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学生们开始学习制作保鲜花。聋人朋友郑师傅先在讲台上示范制作过程,随后走下台指导同学们剪草。学生们用眼神及刚学的手语与郑师傅交流,动手缠干草、削花泥、量花盆……不久,一件件清新的“仙踪林”保鲜花作品成功出炉。

  聋人朋友教手工,对很多同学来说是第一次,她们对此颇有感触。高一(1)班的罗淑怡同学表示,这堂课除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让她感受到一种正能量。“聋人朋友与普通人没有区别,他有勇气站在台上教我们,用行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雪中炭”工坊店长黄焕如是此次课程的主讲,她希望这类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她表示,郑师傅表扬真光中学“香梅班”的学生非常细心认真,同时他也被学生们的快乐感染,“就算是累,也十分开心”。

  谈及与“雪中炭”结缘,“香梅班”的班主任宋老师回忆,此前一位真光校友带回一盒“永生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老师们觉得非常漂亮,了解到是一家聋人手工工坊的作品后,双方一拍即合,学校邀请他们来为‘香梅班’上课。”宋老师表示,通过此次“亲密接触”,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能更真切地理解“雪中炭”的含义。

  保鲜花制作课程,只是“香梅班”特色教育的小缩影。宋老师介绍,目前真光中学共有四个“女生班”即“香梅班”,每周都需上“特色”课,此前有茶艺、制作糕点等课程。“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让‘香梅班’的女孩子举止更加得体。”

  赵晨、李勉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