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两万孤独的孩子需要随班就读

作者:梁艳燕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发布时间:2014-12-29

  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接受融合教育是大趋势,但随班就读需要建立包括主流学校接纳等专业化的支持体系,这恰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也只有建立强大而专业的支持体系,才能避免深圳李孟事件和珠海阿文事件的重演。——— 康纳学校有关负责人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通讯员穗教宣 昨日,“广州市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在全国第一所自闭症儿童专门教育机构康纳学校正式成立,成为广州市继听障和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后,第三个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市教育局粗略估算,全市孤独症儿童有近2万人,在特殊儿童中,孤独症学生随班就读更为迫切需要。

  133个学龄儿童中就有1名孤独症患儿

  昨日,广州市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挂牌仪式在康纳学校举行,康纳学校作为国内首所孤独症学生公办特校,办学近十年,在市残联和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正式开始承担起广州市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等指导性工作。

  2011年康纳学校与中山大学在广州市开展孤独症儿童患病调查显示,广州市每133个学龄前儿童中就有1个孤独症患儿,以此推算我市孤独症学龄儿童有2万人之多。学龄孤独症儿童接受教育的问题需要有效解决。

  “患有自闭症的残疾儿童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如果失去社会的关爱,这些孩子是无法从孤独中走出来的。目前自闭症的病因仍不明了,也没有特殊药物治疗,但自闭症不等于不治之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教育和训练。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却具有超强的机械记忆和艺术表现能力,潜力的开发极具价值。”康纳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接受融合教育是大趋势,但随班就读需要建立包括主流学校接纳、特教师资培养、家长培训、社工和义工支持,以及社会宣导等专业化的支持体系,这恰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也只有建立强大而专业的支持体系,才能避免深圳李孟事件和珠海阿文事件的重演。

  拟用两年探求普校推广融合教育模式

  今年12月1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特殊教育系杨广学教授负责的教育部专项课题《普通学校自闭症儿童教学模式研究》在康纳开题,康纳作为该课题的试点单位,与华东师大专家一起,将用2年的时间探求适合孤独症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推广到普通学校,通过建立特殊学校对家长、普校的支持体系,实现有效的融合教育。康纳学校一直注重开展融合教育,每年都有近10名儿童回归主流学校/幼儿园就读。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人数为5247人,有特殊教育专门学校22所。广州市特殊教育从九年义务教育逐渐延伸到学前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随着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通过在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学前班、学前教育机构接收学龄前特殊孩子随班就读,2013年达到学龄前特殊孩子85%接受特殊教育的要求,为特殊孩子早期干预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同时,广州市大力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目前共有17所学校开设了特殊教育中职班,为特殊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后学习生活技能、独立生存打下良好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