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首届中小学智能服务机器人竞赛开锣听障学生现场指挥

作者:李静、陈晓璇 | 来源:羊城晚报 | 发布时间:2014-12-29

  :“垃圾分类,从技术开始革新。”昨日,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大学实验中心和广州市青少年科技体验与创新基地联合承办的首届广州市中小学智能服务机器人(垃圾分类专题)竞赛在广州大学体育馆举行。据悉,此次比赛共吸引全市236支队伍参加。

  记者了解到,参赛队伍虽然由广州市94所区、市属学校、少年宫及特殊儿童学校,对科技有特别爱好的学生组成,但特殊儿童与正常孩子同台竞技尚属首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为垃圾分类专题竞赛。现场,不少中小学生都带着自己设计、组装的智能垃圾车对各类垃圾进行分拣和运送。虽然机器现在只能分拣垃圾模型,但指导老师希冀技术成熟时予以全市推广。

  “夹对11个,扔对8个,重启2次,错丢1次。成绩没有在学校训练时好,但已经很不错了。”比赛现场,来自广州聋人学校的指导老师曹采梅虽然对听障学生陈浩然的表现有所遗憾,但在看到学生脸上的笑容之后,表示“结果无所谓,与普通学生同台竞技才有意思。”

  记者了解到,广州聋人学校这次选了4名强将入场竞赛。“我们的学生在听、说、读、写上面都有不少障碍,而且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远不如普通学生。”曹采梅告诉记者,普通学生一般只需要两个月时间学习机器的设计、组装,但他们的选手只能看懂手语,需要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才能完全理解整个赛制和机器人设计的原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