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语“倾听”美丽世界

中大南方学院手语队通过表演,呼吁社会关注聋哑人。受访者供图
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怀揣着对公益的无尽热情,用手语搭建起了有声世界与无声世界的桥梁,他们就是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手语队。
近日,记者从中大南方学院获悉,该手语队自2009年成立至今已5年,在从化小有名气,并以自身影响力,让多家从化高校建立了手语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手语队不仅代表学院参加过多个手语大赛嘉宾及主办方等,还在多个地方登台表演手语,呼吁社会更多关注聋哑人。据悉,该手语队目前举办手语课堂,向全院有兴趣有爱心学习的学生开放,基本上每学期都会有培训。
办手语课堂推广手语
我国听力语言残疾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之首,为2057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在世界范围内,这个数字还要多得多。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手语就是聋哑人士与外界交流的一门特殊“语言”。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手语队成立于2009年,当时整个从化乃至广东只有极少数的高校有推广手语的公益组织,而手语却以其显著的独特性,在社会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为了公益的开展,也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几个南方学院的学子一拍即合,通过调动和召集身边的人,队伍逐渐壮大,“南方学院手语队”就此成立。
成立5年,南方学院手语队现已发展到近30人。从最初仅属于青协的一个部门中的分支,到现在作为青协的一个独立部门,手语队在校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手语队队长何雨介绍,他们会经常举办一些院级活动,例如快闪等。“这些活动让我们的身影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们手语队。”
除此之外,南方学院手语队还经常举办自己的王牌活动—手语课堂,来向全院师生推广手语。而手语脱口秀、义教活动、街口义务表演、假期志愿活动等都是他们的活动内容。
一首歌要练一个月
谈起这支表演队,队长何雨满是自豪,“因为大家的课业比较满,许多同学晚上又有晚修,所以平常我们就只占用傍晚下课后的时间进行训练。临近表演的一个周,我们会把午休时间也抽出来,大家聚在一起训练。”
手语艰难又枯燥,没有专业的老师来指导,手语队平常就只能靠书本和视频来进行学习。“学习手语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歌曲来记动作,这样学习难度就不算太大”,副队长莫文杰谈起他的学习经验,觉得通过唱歌来记手语动作比看手语字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与此同时,手语队的表演都是以手语唱歌为主。手语队队员说,他们在表演时,基本上不会张口唱歌,而是用整齐的手势代替声音的交流。在带领聋哑人在无声世界领略美妙乐韵的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领悟到无声的美。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据何雨队长介绍,台上一首歌的时间,需要他们排练一个月。
中大南方学院手语队隶属于学院团委旗下的青年志愿者联合会,除了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之外,团委专门申请经费、教室等给手语队日常活动使用。而青联的指导老师黄大伟更是场场活动必出席。
走出校园服务聋哑人
“因为学校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手语队建设方面不够成熟,所以我们至今还没有走出校园。”队长何雨说,当初师兄师姐告诉他们,要先带动一些身边的人,这样才能壮大队伍、集聚更多的公益力量,最终有能力去真正帮助到聋哑人。
手语队现在虽然以表演为主,但是在表演的时候,尤其是协助益教团队为小朋友进行手语表演时,看到那些小孩子对手语很是感兴趣,并且争相愿意去学习,手语队员们都特别的开心。“我们会给他们简单通俗地讲手语的意义,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拥有一颗爱公益、关注聋哑人的心。”副队长莫文杰说。
何雨介绍,他们计划今年12月中旬首次带领手语队走出校园—探访聋哑机构,并将活动固定下来,尝试为更多的聋哑机构及组织提供更多的服务。
同时,他们也正在策划开拓新的项目方案。通过与从化聋哑人教育中心合作,他们希望能让新队员能与聋哑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我们的口号是‘有梦有爱,我们同在’,有了年轻大学生们对于公益的这一分热爱,手语一定可以更为普及,有声与无声的世界将不再会有隔阂。”何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