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阁:为残疾人服务的餐厅 亦商亦善服务社会
对于熟悉广州的人来说,可能没有几个不知道酒楼宾馆林立的人民北路上古色古香的流花阁餐馆。而对于到过流花阁餐馆的客人来说,知道有个绰号“敬老周”的老板的客人却远远超过知道周敬居真实姓名的人们。周敬居把这善意的称谓当作对自己的激励,在他的世界里,续写着真实的爱心故事。
1980年代初期,当流花阁开设的残疾人福利餐厅迎来第一位激动万分的残疾人朋友时,当睡眼朦胧的人们在一个早晨发现流花阁餐馆旁出现了第一条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轮椅通道时,当全国饮食业第一本盲文菜谱在残疾人福利餐厅悄然问世时,广州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一时沸沸扬扬,不光是残疾人为此欢呼雀跃,更多关心残疾人事业的人们把周敬居和他的流花阁餐馆作为关注的焦点。
赞叹之余,人们感悟到,只要我们对残疾人献出一点爱心,他们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而且还能与我们一道去创造社会财富。此时的周敬居,又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胆且富有爱心的尝试—流花阁开始招聘第一批为残疾人服务的聋哑人服务员,在全国民营企业中率先为残疾人提供了与健康人平等的就业机会。日子不长,流花阁为残疾人顾客提供完美的服务和广州市最便宜的地道风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除了内地、港澳、新加坡、韩国等,日本伤残人协进会、前苏联的国家大马战团等国外社团纷纷慕名来到流花阁。
每个人都有一些刻骨铭心的往事,周敬居也不例外。这个幼年随父母漂流海外的小华侨少年时期回到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广州,开始了又一种崭新的生活。和所有同龄人一样,他这一代人经历了好多后来人无法想象的艰难挫折。当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颇有思想的周敬居为了自己解决当时“吃饭难,就业难”的状况,发动几位侨属青年集资办了一个简陋的小餐馆,取名“流花阁餐馆”。由于资金匮乏,环境太差,顾客望而却步,生意经营惨淡。一度决心共创大业的股东人心浮动,相继退股。周敬居没有像别人一样退缩,他苦思冥想怎样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后来干脆以简就简,早晨开始试卖几分钱一碗的白粥、炸面,这些都是老广州人喜爱的早餐,想不到居然顾客盈门。就这样,餐馆逐步站稳了脚跟,并一点点扩大。
一天早上,当周敬居偶然发现餐厅里有一位残疾人顾客站在那里艰难的就餐时,耳边突然回响起早年一位残疾人朋友说过的话:如果我当了老板,一定要办一个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餐厅。周敬居怦然心动,他没有顾及别人的阻拦,把千辛万苦赚来的血汗钱投入到福利餐厅的筹建中。一个套餐,免茶芥,一碟肉炒菜,一碗例汤,四两白饭,只售两元;盒饭九角。在福利餐厅,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洗手间,有残疾人可根据需要调高度的特别桌椅,肢体伤残的提供含钙量高的菜式,聋哑顾客可以享受不损咽喉的清淡菜,老人也可以在这里享受合口的饭菜……。
“亦商亦善,服务社会”成为周敬居和流花阁所有员工坚定的经营理念。为了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周敬居多次赴香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考察,了解和学习他们对伤残人士和孤寡老人的社会福利情况、做法与成功的经验。十几年来,流花阁共为广州市越秀区培智学校、广州慧灵学校和广州市聋哑学校的数千弱智学生和伤残学生提供职业培训和实习机会,好多时候,周敬居亲自担任他们的课外辅导老师,给他们讲授怎样做好人与怎样好好做事。近年来,周敬居为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社会救灾募捐200多万元,并一次次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士奉献爱心。也正由于他的感人精神,被连续三届推选为广州市政协委员、并被推举为广州市慈善会副会长、广东省工商联执委、广州市工商联常委、广州市残疾人基金会理事……。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前面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周敬居依旧是那位真诚爽直、悲天悯人的周敬居,依旧干着他喜欢的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用自己的爱心书写更加绚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