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音乐沙龙为盲人打开另扇窗

作者:李雯洁 | 来源:羊城晚报 | 发布时间:2014-06-13

音乐沙龙为盲人打开另扇窗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雯洁

  广州图书馆近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沙龙。这场音乐沙龙的表演者以及听众几乎都是视障人士。尽管他们的表演绝大多数透着些许生涩,但他们在台上专注表演的神情以及传递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人。有参加活动的盲人朋友表示,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登台演出,第一次成为舞台的主角,激动、感恩各种情绪复杂交错;也有人表示希望这种针对性的音乐活动能成为常态。

  6月8日上午,“音你而生”视障人士专场音乐沙龙在广州图书馆负一楼2号报告厅举行。当天,报告厅内迎来了上百名特殊的表演者和听众,除了陪同家属及志愿者外,到场的几乎都是视障人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盲人朋友。他们有的从小失明,从没看见过一缕阳光,有的因故告别了光明从此眼前一片黑暗,而且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现在或者曾经的工作都是盲人按摩师,用双手演绎自己的生活。像是共赴一场盛举,他们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登台演出,第一次成为舞台的主角,这种心情很复杂,高兴的同时多少有一些心酸。”一位正在候场的盲人朋友这样对记者说。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盲人朋友肖永红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唱起了这首耳熟能详的老歌,在场不少人情不自禁地挥起手、鼓起掌,轻声应唱着,右手握着话筒,左手拳头紧握的肖永红,看起来愈发紧张了。歌曲唱毕,他擦擦额头的汗,还有话要说:“我和我的太太都是看不见的,但是很幸运的,我的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健康的。大家为我祝福。”说到此处,肖永红哽咽了,而台下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角落里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悄悄掉下了眼泪。

  据悉,该活动是由广州市残联、天河区残联、区盲协及广州大学创行团队共同举办,并且得到了广州图书馆、哆来咪青少年音乐发展中心的慷慨支持。这也是广州市首次大型视障人士音乐沙龙。

  据悉,还有许多盲人朋友因为身体、工作等多方面原因不能到现场参加活动,为此,天河区盲协的工作人员还特别通过语音软件为静候在电脑前的盲人朋友进行现场直播,“他们都说很好,如果经常有这种活动就更好了。”

  “很多盲人除了工作外几乎都是待在家里,极少有人外出参加活动,而像这种专门为盲人筹备的音乐沙龙更是少之又少,但其实很多盲人都很喜欢音乐的,正是因为我们看不见,对艺术的感知有时候也更为深刻。”天河区盲协主席、视障人士陈泽桦希望,以后更多的盲人朋友能够走出家门,有机会体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盲人调律师陈伟坚:

  按摩不是盲人的唯一选择

  活动当天,还有一位盲人朋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33岁的陈伟坚在梅州五华农村长大,患先天性白内障,16年前接受了人工晶体手术,如今仅剩0.3的视力,能辨别约半米以内的物体轮廓。和大多数失明人士一样,陈伟坚在中专院校学过按摩,也曾在广州做了一年盲人按摩师。而如今,他的正职是在广州市太阳船康复教育中心教自闭症儿童弹钢琴,业余时间则是一名钢琴调律师。

  陈伟坚说,不知道是不是上帝为他开了另一扇窗,令眼盲的他对声音特别敏感,也因此从小就对音乐有了特别的感觉。2000年,他入技校学习按摩护理,但因在音乐方面的突出天赋,校长鼓励他去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深造,由于家境贫寒,他曾边自习边从事盲人按摩工作,终于在2004年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钢琴调律专业,除了部分课程,大多数时间他都是和正常本科生一起上课。

  毕业后,陈伟坚曾到一家钢琴制造厂工作,为新生产的钢琴调音。每天呆在一个同时有七八个师傅作业的车间里,巨大的噪音让他的耳朵吃不消。后来,他开始在网上发帖,接点上门调钢琴的活儿。由于调得准,人品又好,客户都喜欢他。

  3月底,陈伟坚跟志愿者们合开了一个钢琴调律兴趣班,由于条件限制,目前只招收了六名盲人学员,每个星期六上午在黄埔区大沙街道办给大家上课,场地和钢琴全部都是由志愿者提供,教学也是完全免费。陈伟坚说,九成盲人基本都成为了按摩师,就业面太窄,他始终相信,按摩不应是失明人士就业的唯一选择。

  好人曾伟明:

  让残疾人感受政府送来的温暖

  吴姨独居在越秀区光塔街社区,患小儿麻痹致双腿残疾,是肢体二级残疾人,在家内靠自制的木凳移动,出外以轮椅代步。曾伟明上门摸查时,吴女士一脸茫然对着他说:“居家无障碍是做什么的?我家里还需要改造吗?”

  曾伟明耐心地说:“吴姨,刚才踏入你家门的时候,我觉得门口的四级台阶对你的出行造成了障碍,我们可以通过建造一个斜坡加装不锈钢扶手,以后你不需要别人帮助,自己就可以轻松出行了。”

  “是啊,门口的台阶就像一座不可攀越的高山挡在前面,每次上落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摔倒过几次了。”吴姨说。

  经观察,曾伟明发现吴姨年纪比较大,厕所的蹲位设计令她很不方便,“加上卫生间残旧,一沾水就湿滑难行,健全人稍不留神都会摔倒,更别说她这样的残疾人了。”

  曾伟明说:“厕所门向内开,使用不合理,轮椅勉强进入卫生间后,厕所门是掩不上的,洗澡也是这样。”了解情况后,曾伟明马上和负责施工的单位负责人研究方案。

  通过改造,吴姨家的厕所门装上了铝合金推拉门,拓宽空间便于轮椅进出;蹲厕改成座厕,同时,卫浴间内安装水平抓杆,方便如厕。使用了改造后的厕所,吴姨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府送来的温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