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帮助残疾人 打破怪圈消除歧视
第24个全国助残日刚刚过去,今年的主题为“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我国目前有8500多万残疾人,他们的中国梦必须基于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幸福的家庭之上。然而生活的残酷是梦与现实之间的屏障,不少残疾人仍在饱尝就业、婚恋与出行等方面的不易。庆幸的是,我们在努力,我们在路上。
(编者)
就业
愿没有歧视能同工同酬
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板寸头、白皙的皮肤、眼镜架在高挺的鼻梁上,双目明亮有神,笑起来十分阳光……如果不是在残疾人就业招聘会上遇到他,你不会看得出眼前这个笑容温暖的小伙子其实是名听障者。上个周末,深圳举行了就业助残专场招聘会,毕业于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的小闫也拿了一摞自己的简历,希望寻找自己心仪的单位。
按照官方的数据,现场有203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协议。羊城晚报记者看到小闫的简历中写到其特别擅长photoshop、FL设计、操作DOC、PPT办公软件等,并有多项国家认可的计算机资质证明,可是小闫到现在还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小闫的妈妈段阿姨告诉记者,其实残疾人走向社会并不容易。
企业偏爱肢体残疾
深圳为残疾人提供找工作的机会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上个周末,深圳3个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场共有197家用人单位前来摆摊,包括百胜餐饮、IBM、残友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共提供140多个工种、400多个工作岗位,吸引了约400名残疾人前来应聘,203名残疾人当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但是,在华润万家、深圳学大信息技术公司、沃尔玛等大型的企业招聘要求中,残疾类别及等级都是圈定在了“肢体”。
小闫告诉记者,他投了6份简历,截至5月19日,还没有收到任何的回音。
小闫的妈妈段阿姨告诉记者,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不少用人单位还是非常担心听障或者智障的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
现场一名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单位曾经招过智力障碍的残疾人,结果没到下班时间就会开溜,“我们不能经常找人看着他,后来那位员工自己也没有再做了”。
一名陪同自己残障孩子来应聘的家长告诉记者,不少用人单位都担心听障的孩子无法和人沟通,担心智障的孩子不好管束,一般都只要肢体残疾的,“因为智力和行为都是正常的,还能正常交流”。
深圳元平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负责人周媛告诉记者,其实学校特别希望特殊孩子可以参加招聘会融入到企业中,这样才能真正走向社会。但是周媛也提到了现实的残酷——该学校的学生目前主要是智力障碍和听力障碍类型的孩子,而智力障碍占到80% ,但会招智力障碍者的企业少之又少。
周媛告诉记者,现在社会上对智力障碍的残疾人有偏见,认为他们很难管理和交流。但是在周媛看来,不少智力障碍的孩子都是有工作能力的,而且经过学校这么多年的训练和教育,甚至不比普通人差,“比如西式餐点、中式面点、洗衣服务、办公文员、客房服务……”
只希望能同工同酬
记者在招聘会上看到,不少为残疾人提供的岗位的薪资为2000元左右,非常少。小闫的妈妈段阿姨说,一名听障女孩在一家数据录入的企业里工作,一个人做着三四个人的活,却领着2000元左右的薪水。
周媛告诉记者,其实不少特殊孩子就业的薪资都不高,一般在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上下浮动。在一家大型企业做了6年的听障小伙小欧也告诉记者,他每天都做很多事情,但是一直都没有涨工资,每个月只有2500元,现在很想换工作。
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和正常人同工同酬就是最大的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