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改造家居” 比开残的搭客开心

灶台改矮了,周叔煮饭方便了。实习生郑凯夫 记者王燕摄
曾伟明助200多户残疾家庭无障碍改造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找广州好人
广州人身边的平民英雄
文/记者林洪浩 通讯员冯婉琳
肢体健康人士使用的厕所、灶台等家居设施,残疾人使用未必适合。为此,对家居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就成为方便残疾人的民生实事。为此,47岁的曾伟明揽起了这份为残疾人谋求福祉的事业。而他本身,也是一位三级肢残人士。
2012年之前,曾伟明靠开残疾人机动车维持生计。有一次,他到越秀区残联上培训课,“残联的老师说,目前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残疾人,特别是居民无障碍改造这一块。当时我是挺感兴趣的,毕竟自己的也是残疾人,想为残疾人做点实事好事。”曾伟明说。
改造工作,首批是200多户家庭,每一户家庭都要上门摸查、设计方案、验收等等;这些家庭分布在白云区金沙洲小区、海珠区聚得花园、天河区棠下小区等地方,每一户家庭至少要上门两次。一年下来,曾伟明累计上门勘查400多次,本来就腿脚不方便的他,要比常人忍受更多痛苦。
5月12日傍晚,记者跟随着曾伟明前往海珠区聚德花园,回访已经改造完毕的周志权家。
几年前,周志权夫妻搬到聚德花园,发现新家比以前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大了一倍多,但室内门框过于狭窄,出入厨房、厕所相当困难,并且厨房灶台过高,煮饭相当吃力。
周志权写了一封信给越秀区残联,很快,曾伟明就上门来家访了。“曾先生也是残疾人,他一上门来聊,大家就倍感亲近。而且,区残联工作效率真的很快,去年下半年情况反映上去后,今年年初就安排人员过来施工搞好了。”
家访的时候,周志权对这次居家无障碍改造十分满意,他拉着记者走进厨房与洗手间,将改造后的设施一一展示给记者看,灶台放低了,洗手间装了壁椅、扶手、排气扇,厨房门由掩门变成了推拉门。现在,夫妻俩不仅可以摇着轮椅自由出入各个房间,还可以悠然自得地坐在轮椅炒菜、轻松地坐在座便器上解决如厕的问题了。
“每次看到改造后住户高兴的神情,我的心里就觉得很安慰,那种自豪感是搭客送货时体会不到的。”曾伟明说,“为我们残疾人做点好事,比开‘残的’搭客更开心!”
去年,曾伟明为200多户家庭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为1800多户残疾家庭送上辅助用具,4700多困难残疾人得到政府专项补助。由于曾伟明的突出工作,残疾人家庭居家无障碍改造工作被越秀区政府纳入今年十项民生实事。
今年136户完成改造
越秀区残联有关人士介绍,今年3月份,区残联对全区残疾人进行新一轮需求摸查,统计出新增辅助器具需求1168人,环境改造18户。
今年至今,共完成136户残疾人居家环境改造。
计划在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完成区内8条街共190户残疾人家庭的辅助器具的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