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家庭、庇护工场为智障人士美好生活带来希望
新华网广州5月14日电(记者谈昦玄 梁旭 汪瑾)28岁的大杨为38岁的桃子戴上了戒指,两人对婚姻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虽然尚未得到双方家人祝福,虽然两人每次见面都只能在工场里——为智障青年提供劳技训练的庇护工场。
桃子现在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这个家庭由4个女孩组成,最小的22岁,最大的38岁。“家庭妈妈”钟云珍负责照顾这些智障女孩们的起居生活。
这种特殊的家庭模式被称为“模拟家庭”,是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为智障人士创办的服务项目。每个家庭由五至六位智障人士组成,一位具有看护经验的人员负责日常照料,培养智障人士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广州慧灵已建立了16个这样的模拟家庭。
多年来,广州慧灵从一个草根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幼儿园、学校、职业训练中心、成人托养中心、研究所、家政服务和庇护工场的特色综合服务机构,吸收了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智障人士。庇护工场就是为十八岁以上的轻度智障青年提供劳动技能、艺术调理训练的机构,旨在使其提升社会适应力。
截至目前,慧灵已经把关照智障人士的理念带到了中国更多城市,在西安、青岛、天津、重庆、长沙、兰州和香港等地设立了分会,为了让更多智障人士拥有更好的生活。
据统计,中国目前智障人士的数量逾千万,如何去帮助智障人士获得更好的生活,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公益问题。
“事实证明,经过训练,一部分智障人士不仅能够回归社会,还能懂得提升生活品质,过上井井有条的新生活。”广州慧灵家庭服务部主任孟凡伟说,不少接受过长期正规训练的智障人士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甚至可以养活自己。
桃子就是这样一个慢慢走出困境的例子。
她告诉记者,在模拟家庭里,她遇到了改变她性格的钟妈妈。在钟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帮助下,她从一个“爱躲在房间哭”的女孩,变得开朗活泼。此后,人缘很好的她才得以收获爱情和友情。
在庇护工场里,她接受劳动技能训练,做出的工艺品精致漂亮,甚至还学会了绘画。她希望以后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小摊位,卖些女生喜欢的小饰品。
手上戴着工场好友送她的红色电子表,耳朵上坠着工场授课老师奖励她的圆珠耳坠,穿着大杨送的衣裳,头发上别着钟云珍选的发卡……每一天,桃子都这样漂漂亮亮去上班,期待在工场里和大杨相遇。
“我知道自己的情况。所以,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有个工作做,还有一个对我很好的男朋友,我已经很满意了。”桃子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能得到双方家人的理解和祝福。
很多人并不看好这段姻缘,但大杨和桃子身边的“工友”和“家人”都很羡慕他们能够拥有爱情,毕竟,对于智障人士而言,爱情更为珍贵、朴素。
桃子手上的戒指既不是金的,也不是银的,因为戴久了早已失去光泽。但戒指上刻着一行英文——“永远爱你”。
识字很少的桃子不认识戒指上刻着的英文,也不理解“永远”的含义,但这不影响她珍爱这枚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