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孤独症人士唤醒我们有爱地生活

作者:南方都市报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发布时间:2014-04-04

  4月2日,世界孤独症知晓日。

  2014年的这一天,某基金会发起活动“今天不说话”,全国数十个城市的数百个孤独症儿童服务机构群起响应,穿着统一设计的蓝色T恤和戴着口罩的图片,在互联网空间里迅速传播。

  2013年的这一天,“蓝色行动”持续发酵,世界大多数地标,包括广州的“小蛮腰”,亮起蓝灯,让孤独症人士这个群体,不再是沉默的隐形人而是进入公共话题。

  2012年的这一天,某基金会的“海洋天堂”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各地都有家长们因为孩子所在机构参与了活动而获得资助。有家长语带哽咽:这是第一次,不是因为我的家庭条件贫困,而因为孤独症的孩子,终于有权利获得支持。

  2005年,孤独症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认定为精神残疾的一种。

  2000年,孤独症逐渐进入公共视野,发病率沿用美国的统计数字,为万分之2到4,而今天这一数字已经飙升到了68分之一!

  1993年,中国第一个孤独症专门康复机构诞生,到目前全国服务孤独症人士的社会组织数量已经超过2000个。

  1983年,中国医生做出中国第一例孤独症诊断。

  1943年,美国医生做出世界第一例孤独症诊断。

  ……

  似乎没有哪种疾病,如孤独症一样,在短时间内发病率飙升,并对社会带来如此大范围而程度深远的影响。而孤独症所涉,似乎涵盖了当今社会建设的所有关键词:

  医保:如何令最关键的孤独症幼儿康复治疗进入医疗

  教育:孤独症学童入读普通学校还是特殊学校

  就业:孤独症人士何以为生?职业培训与支持性就业如何进行?

 
  婚恋:孤独症人士的身体同样受激素调控,同样会受异性吸引,只是他们的社交障碍,让他们在建立关系中愈加困难重重,且面临被压制、被误解。

  养老:孤独症人士何以为终?他们的家长何以为终?

  社会组织:众多的民办服务机构如何规范发展、获得政府资助?

  社会创新:如何在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实现对孤独症的了解、治疗与发展?

  ……

  如此看来,孤独症实在已经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而是一个折射社会发展的视角。如同早期在广州开展家长服务的英国心理学博士史德福教授所说:(孤独症等)特殊需要的人士,唤醒我们如何有爱地生活。而孤独症人士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服务,只是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的公共服务。从这个角度说,孤独症人士实际成为推动公共服务发展的先遣军。

  了解孤独症人士,接纳他们,让社会更有爱,更包容,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