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残联:无障碍公交车年底上路
据了解,广州公交系统目前已确定在年底推出10辆被称为“低地台车”的无障碍福利公交车,车上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况设有若干轮椅位、可伸缩斜板等设施。届时,盲人和需坐轮椅的肢残人士将获免费乘坐,陪同者及其他残疾人则可半价乘坐。作为广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中的新内容,此举意味着广州朝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外地人都羡慕我们
“就全国而言,广州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一直走在最前列。”符大伟说。
从1992年至今,广州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可谓煞费苦心。从基础设施、通用标志、信息建设(电视节目无障碍和盲人阅读无障碍)到有关地方法规的制定都做了大量工作。但这些工作是否实际有效?记者就此走访了市内部分残疾人。
“做广州的残疾人我们很幸福!”广州肢残人士联谊会的会员杨洁芳说,“去年和前年,政府帮我们免费更换了专用摩托车,现在我们出门都有‘车’坐;去残联办事,不管是电梯、楼道还是卫生间,都是针对残疾人设计的,街上的无障碍设施也很多。我们跟外省的残疾人交流过,他们都很羡慕广州,我们很感激政府为残疾人做这么多实实在在的事,他们的工作值得夸奖!”
离“示范城市”还有差距
对于目前的状况,广州市残联满意吗?符大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离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要求还差40%。”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广州市的无障碍设施共完成了1170余项、悬挂了近千个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施标志;有了专门为聋人制作的电视节目及两个盲人阅览室;同时,地铁公司也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了整体工程设计,在一些方面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
但不规范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路段的盲道有断开现象,有的竟将盲道引到障碍物前;由于市民的素质问题,不少无障碍设施被占用甚至破坏。诸如10年前广州曾在一些十字路口为盲人专设提示音箱,但后来一些市民认为其“扰人清听”,就加以破坏。
针对类似的情况,符大伟说,今后一两年内,有关设施都要重新设计重新规范,因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为残疾人、老年人和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一个无障碍环境,既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也是树立一个国际化城市良好形象的需要。而做好此事的关键既非资金问题也非技术问题,而是认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