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展现特教的人性之美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一出生便遭遇不幸:智力障碍、脑瘫、语言障碍,多动等。为了让这些“折翼天使”能够像普通孩子一样“展翅飞翔”,特教老师用超乎常人的耐心与执著,为孩子们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平凡而又深沉的爱。9月6日,记者走进番禺区培智学校,跟随特教老师陈峰丽,体验她的快乐与艰辛(见图,蔡蔚雄摄)。
下午3点,在陈峰丽老师任教的重度智障班四(2)班,共12个学生,需要三位助教和一位学生的妈妈在跟班一起辅导孩子。这节课是和学生们一起温习上个学期学习的识字学习。“足球”、“篮球”陈老师一边手指着黑板上的汉字,一边指着具体的实物图形,而课桌上的12个孩子也随着陈老师的一个个词语来辨认书本上的汉字,旁边的助教老师对一些重症的孩子也及时在旁边进行点拨和辅导。一遍、两遍、三遍,相同的字词陈老师反复进行训练和朗读。在朗读完后,陈老师还要走到学生的身边,辅导每一个学生再进行识字联系,对学生回答正确的,陈老师及时树立大拇指表扬学生是好样的,做对了。对学生没有回答出来的,陈老师还要在一旁再次教学生辨认。耐心、细心的教学方式,让在一旁陪着王嘉仪读书的郑妈妈非常感动。
郑妈妈告诉记者,自己孩子今年11岁,自从进了学校以后,一直陪着孩子读书,辅导功课。陈峰丽老师教书的最大特点就是讲课很细致,很有耐心和爱心,有些东西要教10几次以上,陈老师也是不厌其烦。除此之外,陈老师还教导家长在家里也要做好家庭教师的角色教育好孩子。谈及自己孩子的变化,郑妈妈非常高兴:孩子的变化很大,以前非常好动,上课经常不知所云,现在上课安静了很多,孩子也懂事很多,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人际交往都懂得一些。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的这些变化,内心是非常的开心和感动,同时非常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
在采访中,陈老师告诉记者,1998年从北师大毕业后,就一直任职于番禺培智学校,一直从事智障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已有15个年头。她所任教的班级基本都是重症智障儿童,所以在教学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谈及15年的教学生涯,陈老师感慨,在课堂上有被学生打过,被学生咬过。但是面对这些行为失控的学生,陈老师强忍泪水,用自己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爱心来关爱这些“折翼天使”,让他们逐渐融入社会,享受教育的权利。作为一名特教老师,陈峰丽说,“当我们用爱心去关爱智障学生,学生也会将心比心,对老师充满信赖,还以自己的方式关心老师”。
特教老师就是这样:面对着这群特殊的学生,坚守、耐心、爱心让特教事业成为一种无比高尚的职业,陈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特教职业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