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残联副理事长首次公开遴选产生 残疾人当评委
“我希望能选出让残疾人满意的残联领导干部!”作为评委,广州凤阳街残疾人冯英姿在给应试者现场打分后激动地说。
经过激烈的竞争和角逐,广东省残联系统首次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产生了1名省残联副理事长职位人选。近日,省委决定省残联康复部部长柯沫夫提任省残联副理事长。
1969年出生的柯沫夫在省残联工作了19年,在深圳市残联工作1年。他是我国首批取得特殊教育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之一,也是吉林大学应用语言学(聋儿康复学)硕士学位获得者。
与以往竞争性选拔不同的是,在这次遴选中,不仅有残联的服务对象——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参与,而且新闻媒体跑线记者也受邀担任了评委。
个人报名组织推荐 厅官竞争选拔产生
笔者了解到,竞争性选拔方式已成为我省近年来选拔厅处级干部的主要方式之一,范围遍及省直机关工委、省文化厅、省外经贸厅、省委党校、团省委、省属国企等机关、企事业单位。
据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七大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其中,竞争性选拔是干部群众最认可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通过竞争性选拔,确保了选人方法的公正,选人过程的公开,选出来的人公认,激发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本次公开遴选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开放式报名方式。任正处级职务满3年的各市残联班子成员和省残联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省残联机关现任副厅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均可自愿报名,各单位确定被推荐人员名单后报送省委组织部汇总、审核、公布。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通过采取开放式报名方式,扩大选拔任用范围,给广大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德才兼备、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从而进一步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
一位报名参加选拔的基层残联负责人表示,这种形式的公开遴选,给想干事的残疾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宽阔平台,能够很好地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虽然没有入选,我们也都会服气。
面向残联系统 用事业留人才
据介绍,这次面向全省残联系统公开遴选省残联副理事长在我省残联历史上尚属首次。
记者发现,在符合资格条件的10名人选中,地市残联和省残联机关各占5人。他们当中有的长期供职于残联系统,有的立足于发展基层残疾人事业,有的致力于推动残疾人工作制度建设,有的曾参与完成广州亚残运会等大型活动的组织和后勤工作。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认为,残疾人事业是充满爱心的事业,是弘扬人道主义的事业。残疾人工作者多了一份奉献,少了一份索取。正因如此,我们要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为他们能力的提升提供机会,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舞台。
省残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相较于其他行业,残联有的工作人员本身就是残疾人或是残疾人家属,有的长期在残联工作,对残联的工作职责和使命更加了解,对残疾人面临的艰辛与困境更有切身体会,对残疾人事业也更具有割舍不断的深厚情感。把他们充实到残联领导班子,有利于增强残联的代表性,有利于维护残疾人的利益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10人自我推介 残疾人当评委
综观整个遴选过程,发布公告、组织推荐、资格审核、综合评价、组织考察、决定任职等6个步骤有条不紊。
据介绍,综合评价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昨日上午,公开遴选省残联副理事长的综合评价专题会议在广州如期举行。来自全省残联系统的10名人选一一上台进行自我推介和专题发言。各位应试者都表现不俗,或沉稳自信、挥洒自如,或激情洋溢、情真意切,赢得了现场评委的热烈掌声。
在台下,评委们对人选逐一进行了打分评价。
38名评委中有普通残疾人及家属代表5人,省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人,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代表2人,南方日报等新闻媒体代表5人,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省人民医院、广州市聋人学校、广州市盲人学校等专家代表5人,省、市残联系统代表16人。其中,服务对象代表和相关专家占评委总人数的57.9%。
残疾人代表冯英姿说,残联直接面对残疾人,请残疾人当评委,可以选出残疾人心目中优秀的干部,进一步提升残联服务水平。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一位工程师是这次参加打分的残疾人家属代表。她说,有残疾人家属当评委,提高了选拔的透明度,同时对应试者进一步改进工作也是一种鞭策。
考题紧扣社会建设 严控拉票不端行为
本次综合评价环节在专题设计和评分方法方面都有亮点。按照规定,10位人选上台发言的时间各为10分钟,先进行自我介绍,再作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题目紧扣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热点,要求应试者简要分析当前我省民间残疾人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残联工作实际,提出做好培育和发展民间残疾人社会组织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上台发言前10分钟,题目发到每位应试者手上。这一题目突出时代性、实践性、专业性等岗位特点,注重检测应试者的综合分析、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决策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短的准备时间,若没有平时的积累和过硬的专业素养,答好可不容易。
评委对每位人选“评头品足”,从实绩履历、专题发言、领导气质等三方面进行打分。为确保综合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在汇总计分时,去掉每位人选的4个最高分和4个最低分,取其余30名评委的平均分,作为该人选的最后得分。
省委组织部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得分最高的柯沫夫为考察对象。随后,省委组织部派出考察组对人选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表现进行组织考察,并按程序提交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在组织考察环节,通过在人选所在单位进行考察谈话和民主测评,更加全面地考准考实人选的德才表现。如达不到任职要求,将取消人选的任职资格,按得分依次递补。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设计,达到既体现民主竞争择优、又严格考德考绩、避免以考取人的预期目的,从而确保把最合适的人选拔到最合适的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为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省委组织部还专门设计了《在公开遴选中防止拉票行为监督表》,与《综合评价表》一起发放给各位评委填写,对拉票等不端行为进行监督。
■记者手记
出路在改革 动力在改革
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选人用人是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出路在改革,动力在改革。从这次公开遴选可以看出,加大对成熟改革措施的推进力度,扩大竞争性选拔的适用范围,完善选拔程序,提高选拔质量,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改革措施,是当前选人用人的一个有益尝试。
没有透明就没有公信,没有多元的评价视角就谈不上公平公正的评价结果。把选人用人的政策标准交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程序方法亮给群众,让群众参与选人用人工作的全过程,才能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