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患者无需八旬妈妈照顾(组图)

刘永坚能坐在可调节高度的轮椅上洗碗。记者苏俊杰、庄小龙 摄

李允平出门方便多了。记者苏俊杰、庄小龙 摄

梁政德也能自己煮饭了。记者苏俊杰、庄小龙 摄
“居家无障碍助残募捐”已收善款126万元
本报讯 (记者罗桦琳 实习生刘璇)记者昨日获悉,由广州市残联、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本报共同举办的“真情奉献 幸福残疾人康复进家庭,居家无障碍助残募捐”活动自去年5月开展以来,已经收到善款126万元。目前这笔善款已经落实到了12个区、县级市,重点为肢体、听力、视力三类残疾人提供家庭户内及周边环境的无障碍土建、无障碍设施安装及辅助器具适配等。昨日上午,广州市残联福利基金会、越秀区残联邀请热心残疾人事业的单位,到越秀区李允平等三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慰问。
可在厨房自己煮东西吃
“我不需要再靠80岁老母照顾了。”家住先烈中路81号的刘永坚患有小儿麻痹,被鉴定为肢体一级残疾。在进行“无障碍”改造前,刘永坚一直靠母亲照顾,吃饭、冲凉、上厕所都需要人帮忙。
在“居家无障碍”改造过程中,越秀区残联首先为刘永坚配置了生活轮椅一辆,后又配了自推型冲凉座厕椅,冲凉、如厕两用,再配以电动升降轮椅,方便厨房做饭操作,同时,刘先生所在街道残联还为其申请了“以老养残”家庭。
越秀区大东街青龙里居民梁政德于1994年1月车祸致残,残疾后,梁政德以轮椅代步,靠妻子照顾,厨房灶台过高无法自己煮东西吃。
市、区、街残联了解情况后,派技术人员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对厕所门、厨房灶台等多处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梁政德高兴地告诉记者:“改造后让我很满意,现在老伴就算离开一两天,我的生活都完全不成问题。”
专业改造更方便出行
家住越秀区文明路的李允平女士,肢体一级残疾。改造前,因小区内有84厘米的落差,出入家门很不方便,现在此处已经改成适配斜坡,并且在斜坡两旁分别安装水平抓杆,高度按照李女士本人的使用习惯,除此之外,洗手间也进行了适配改造并且配备了座厕冲凉椅。
“其实之前我自己也有花钱改造过,但是却不太适合自己,残联真的是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改造,现在我的生活方便了很多。”李女士说。
三年为200个家庭改造
据了解,越秀区残联在去年一年中积极响应市残联的号召,在坚持残疾人家庭“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尽心尽力为残疾人家庭进行不同形式的无障碍改造服务。目前,越秀区已经有50多个残疾人家庭完成了无障碍改造,还有200多个残疾人家庭会在计划的三年时间内完成无障碍改造。
为使更多的残疾人能得到家居无障碍改造,解决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因家居障碍而造成的困难,主办单位呼吁社会各界人士能够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为残疾人多出一分力,让我市的残疾人共享幸福生活。
捐款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375号12楼广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捐款热线:38491459
传真:38493256
邮编:510530
开户单位:广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开户银行:广发银行广州龙口西支行
银行账号:12200551601000413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