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广州一精神病院开设开心农场 可培养患者成就感

作者:陈晓颖 | 来源:阳光社区 | 发布时间:2013-03-29

  百余名患者通过农疗可以培养劳动技能,大家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好吗?

  阳光社区见习记者 陈晓颖 通讯员 文燕媚

  这里种着南瓜、茄子、荷兰豆、青菜等各种蔬菜,在各个季节都能“自给自足”这里是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办的开心农场,出产的蔬果都是精神病人培育的。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占地23亩的农疗康复基地已经建成,100多名患者从中受益。

  训练期半年至1年

  据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院长闫生宏介绍,这个名为“农趣园”的农场是由精神病院与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共建的农疗康复训练基地,并由香港资深精神康复机构香港新生会进行具体指导。

  “农疗训练可以培养患者的技能,还可以让他们体会收获满足感和成就感。”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康复科刘联琦医生表示,农疗训练通过让康复者自己动手培养协作意识,并增强其劳动技能。目前,农趣园配备了6名康复训练导师,每位康复者需要经过主管医师全面评估才能转介到农疗康复训练,一般训练期为6个月到1年。

  蔬果供自己食用

  走在农场中,记者发现这里栽种的蔬果品质一点也不比市场里卖的差。目前,由于农趣园的产量不是很大,出产的蔬果主要供患者和工作人员食用,暂时没有对外销售。

  据介绍,目前精神病院内还设有书画艺术治疗室、缝纫工作室、康复日间中心等康复训练基地。其中日间中心每天召开“家事会”,开设厨艺、小卖部、农艺等多个活动组别,为出院前的病人提供过渡性康复训练。

  事实证明,精神病患者经过治疗,可以培养一定的劳动技能,大家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好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