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精神病康复者模拟社区生活重树自信

作者:李强 | 来源:南方日报 | 发布时间:2013-03-29

  每天上午9时,40多位精神病康复者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家事会议中心”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忙碌工作”。

  在“家事会议”上,社工和他们一起商量分派当天各自的任务。有的当小卖部“售货员”、“顾客”,有的是“园艺师”、“厨师”,还有的当“裁缝”、“图书管理员”等等,他们通过扮演不同社会角色模拟社区生活,重树回归社会的自信心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为出院归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近日,笔者到广州西郊石井街走访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时发现,一些充满人情味的治疗新方法促进精神病康复者在体能、认知、情绪和社交等方面逐步恢复能力。

  从“病人”角色到“社区人”角色过渡

  笔者在医院内看到,有一个“会所”——日间中心惹人注意。这里虽然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会议室、小卖部、厨房、小组活动室、电脑、图书架等共同组成一个社区的基本生活环境,精神病康复者出院前都喜欢来“会所”参与活动。

  据日间中心社工介绍,这个中心又叫向日葵之家,由医院和香港利民会合作参照会所模式创办,以平等观念关怀精神病康复者会员,给会员提供一个自由、平等、自主、自愿参与的工作及活动场所,让康复者完成从“病人”角色到“社区人”角色的转化过渡。

  在预备离院之前,康复者可以自愿申请参与“会所”活动。会员自主参与各个工作组的活动,共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以及互助活动、康乐活动等,提升自己对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信心。

  种菜养猪亲密接触大自然

  笔者参观了医院和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共建的农疗康复训练基地“农趣园”,园内阡陌纵横,田园如画。园区占地约17000平方米,共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是室外田间种植、室内温室培植、畜业养殖,还有休息室、工具房、储物室等配套设施,蔬菜种植配有全自动的供水供肥系统。这个农疗基地由具备成功经验的精神病康复机构香港新生会进行具体指导,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农趣园”配备了6名康复训练导师,能为25名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康复训练服务。一般训练期为6个月到1年时间。康复者每天在农疗师的指导下,根据天气的变化和植物生长情况,开展浇水、通风、降温、配营养液等训练工作,重点训练康复病人自主分析、自主判断、自我管理的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