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幼儿园健聋天使一起上课 入驻小区曾遭抗议

作者:尹来 | 来源:新快报 | 发布时间:2013-03-29
海印南苑幼儿园的健聋儿童一起上课。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摄
海印南苑幼儿园的健聋儿童一起上课。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摄

  昔日曾受抵制,如今生源爆满,听障儿童全部入读普通小学

  新快报记者 尹来

  幼儿园学员爆满不出奇,可在广州,有一家幼儿园的成长之路却走得格外让人唏嘘。从最开始的社区居民议论纷纷、暗暗抵制其入驻;到如今,幼儿园学员爆满,成为周边家庭选择的香饽饽。八年时间,坚持自己的海印南苑幼儿园终于撑起了一片天空:天空下,是满脸自信笑容的40个听障儿童和另外200多个孩子,这些小天使,一起上课生活。

  入驻挂牌曾招人抗议

  海印南苑幼儿园是广州聋人学校学前部,也是广东唯一实施健聋融合教育的幼儿园。顾名思义,在这个幼儿园里,听障儿童和健康儿童在一起,共同上课、学习、生活、玩耍……“全国,有这种类型幼儿园的地方只有三个,就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幼儿园园长李蓉戏称自己是“两栖动物”既教聋儿又教健听孩子。

  “健聋融合教育广州很早就开始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本部,曾设立过一个班。”李蓉说,2003年,学校想尝试扩大这种教育模式,于是,学前部从猎德本校迁出,搬到了海印南苑小区。“当时搬迁过来很多小区家长都不愿意,有人说,不愿自己的健全小孩当陪读;还有人说,这里以后会变成一个‘动物园’……反正说什么的都有。”李蓉说,幼儿园第一届只有70个正常的孩子来报名,其中20多个家长因为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与听障儿童同班,最后选择退托。甚至,连学校门口挂着的“聋人学校学前部”的牌子也被家长抗议。

  孩子的排异心不见了

  “所以,这几年,我们一路走下来不容易。”李蓉2006年到幼儿园担任园长一职,在她眼里,园里所有的孩子都是“健康”的。而她努力做的,正是让那些听障儿童变得“健康”起来。“要让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技能都变得跟健康的孩子一样。”

  李蓉有个绝招,就是把孩子“推”出去。“我不掖着藏着,我喜欢让孩子们去接触社会,去参加各种公开活动。”李蓉从来不介意打出“健聋融合”这样的字眼,不仅要打,还要打得大大的。“我们带着听障儿童一起出去表演节目,参加电视台的模特大赛、参加各种汇演……”通过这些公开的活动,周边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了解“健聋融合”的意义。

  孩子们则更简单,最开始,还有孩子对于听障儿童所带的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好奇,幼儿园的老师就会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就和老师戴的眼镜是一样的。“老师如果不戴眼镜就看不到你们了,所以他们也一样,只是个工具而已。”很多孩子从此就学会了尊重、善意、帮助,这些抽象的字眼在孩子中间频频闪现。

  李蓉记得,有一次周一升旗,按规定,礼仪小天使都要发言,轮到一位听障儿童上台,他说得还很不好,旁边两个健听孩子就一起帮他把话说完。

  不少外省家长来问学位

  现在,幼儿园发展至324名学童,其中听障儿童40名,除了一些刚刚入园,还需培训的在“菠萝班”(听障儿童康复班),其他都与健康孩子一起学习。

  “我们的比例配置是10:3,十名健康儿童与三名听障儿童一起学习。”当然,入园时,每位听障儿童都要通过测试。“并非每一个听障儿童都适应这种教育模式,我们对他们的听力、耳力和智力程度都是有一定要求的。”两个必须配备的条件是,听障儿童的智力必须正常,此外,必须带助听器或者电子人工耳蜗。

  然而,目前,这所幼儿园的招生规模已经达到了上限,李蓉手里还有有厚厚一叠的申请单没有通过,但学位和师资都已颇为紧张。“幼儿园场地只有这么大,老师配备也只有这么多。”学校现在教职工45人,9个班,每个班都是满负荷状态。“全国各地都有家长到我们这里来问学位的,有些家长甚至为了孩子,就在这里租间房,长期驻扎。”

  让李蓉欣慰的是,幼儿园每个毕业的听障儿童最后都能进普通小学。“说明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双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