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障碍文明看细节
亚运城内安有特殊装置的洗手间。记者骆昌威 摄
亚运城内的无障碍通道。记者骆昌威 摄
残障人士体验无障碍出租车服务。记者陈安 摄
吴小勤家的衣柜单元格可以上下左右移动。记者黄澄锋 摄
广州无障碍设施建设延伸到大小社区
随着广州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满足多种服务需求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盲道连续完整、百货商场设置低位收银台、无障碍电梯安装扶手等等,这些我们很多人几乎从不使用或关注的无障碍设施,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细节体现之一,也是中央文明办考核一个城市是否可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重要内容之一。
广州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到底如何?广州市建委表示:通过广州亚残运会的检验,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受到有关方面、特别是残疾人的好评。
文/记者任朝亮、汤南
实习生李雨白
通讯员成乡伟、左西尧
亚残运后无障碍水平大提升
据介绍,广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全国起步较早,2005年2月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2007年11月被国家列入“全国无障碍建设100个城市”名单。
目前广州市已完成新建和改造盲道1129.34公里,坡道11827个,设置了1000套盲人过街音响信号装置;完成41个社区和113户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组织实施了公园、商场、接待酒店、运动场馆等公共场所和30多个宗教场所无障碍设施改造,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无障碍设施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全市主要道路基本都建有坡道、盲道,部分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设有无障碍卫生间和无障碍电梯。
城市道路:41条主干道升级
广州市要求全市无障碍通道统一采用全宽式无障碍通道,设置仿花岗岩车止石,既要满足行人与自行车无障碍通行的需求,又能防止机动车驶入人行道。
比如要求与人行道铺装设计综合考虑,颜色应鲜艳,使其更具有识别性;主次干道采用两排盲道砖,一般道路采用一排盲道砖等等。同时,要求所有新建道路建设必须同步配备无障碍盲道、坡道等设施建设规划,否则不予通过建设审批,原有主次干道的人行道升级也必须纳入无障碍设施建设项目,并有计划的对全市所有通行道路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和完善工作。
目前已完成东风路、环市路、中山路、小北路、黄石东路、中山大道、白云大道等41条城市主干道路无障碍设施升级改造,共新建和改造盲道1129.34公里,坡道11827多个,设置了1000套盲人过街音响信号装置。
公共场所:改造公厕321座
除了公共道路,市民日常接触较多的无疑还包括各大商场、旅游景点等,这些地方无障碍设施的使用频率非常高。2010年,广州市借着亚残运会的契机,对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进行了提升,包括完成天河购物城、北京路广百商场、上下九步行街、友谊环市东店等购物热点无障碍设施改造。
此外广州还完成了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和广州亚残运会接待酒店的无障碍设施改造。陈家祠、越秀山五羊雕像景点和中山纪念堂等旅游景点完成轮椅坡道和无障碍卫生间改造。流花湖公园的厕所全部增加了残疾人厕位。
目前广州市共改造环卫公厕共321座,其中中心城区改造284座。越秀区改造107座、海珠区改造58座、荔湾区改造74座、天河区改造8座、白云区改造29座、黄埔区改造8座。番禺区、花都区、萝岗区、南沙区、增城市的公厕无障碍改造已完成,从化市计划年底前完成公厕无障碍改造。
公共交通:公交车上长“眼睛”
广州市地铁总公司计划在1号线农讲所站C出口,1号线芳村站A2出口,2号线市二宫D出口,1号线三元里站A1出口,1号线体育中心站C出口,3、5号线珠江新城站A1出口加装自动扶梯。目前所有相关无障碍设施改造已经完成。每个车站至少有两个出入口设置盲道,并有盲文导向牌、求助按钮等配套设施;每个车站至少有1个出入口设有轮椅升降机或垂直升降电梯。
700辆装有盲人语音遥控报站系统无障碍公交车可谓广州盲人的福音。而无障碍低地台公交车,车辆的前后门都为无台阶式设计,并有伸缩垫板方便残疾人自己上下车。同时,为方便残疾人使用和统筹建设,沿人行道的公交车站均按照规范设提示盲道,并与新建和升级改造的道路同步建设、同时完成。
街道社区:无障碍设施深入社区
广州不仅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焦点集中于主次干道和亚残运会竞赛场馆,而是更加深入社区甚至残疾人家庭,让更多有需要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无障碍设施完善带来的便利。
2010年年底前全市改造的社区有41个,残疾人家庭113户。铺设盲道,新建或改建无障碍轮椅坡道,安装不锈钢扶手,设置无障碍标示牌,增加无障碍公共厕所等,这些都是社区无障碍的内容。
出行:
新景点无障碍设施齐备
不久前的一天,记者随陈德明出门,开始他的广州残疾人士轮椅一日游。10时30分,通过提前电话预约,白云出租车公司的老爷出租车来到陈德明的家门口。
老爷车车厢里设5个座位,其中一个是为坐轮椅的残疾人预留的无障碍位置。陈德明无需下轮椅,在宽敞的车厢里转个身,便能停在预定的空间里,位置大小刚好,轮椅能紧靠在前排挡板上。能让轮椅落座还不行,路况颠簸下残疾人还要坐得舒服——老爷车也能做到。司机黄健明在轮椅位置的地板上拉出一段双头胶带,“咔”的一声,两个扣子将轮椅绑紧,陈德明再扣上一根加长设计的安全带,一路上坐得平稳舒适。
沿无障碍的木栈道轻松穿行于百花怒放的花城广场,陈德明坐在轮椅上,兴致勃勃地摆出“甫士”和小蛮腰合影。
省博物馆的入口处有个大斜坡,内部不仅有垂直电梯,无障碍通道的坡度也设计得十分平缓,轮椅人士无需旁人帮助,也能自由地参观展品。
居家:
双层衣柜暗藏玄机
吴小勤是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20年前的一场车祸导致他高位截瘫。他家位于马棚岗一栋住宅楼的一层,去年十月进行了改造。乍看之下吴小勤家除了停在门口的残疾人三轮车并无特别之处,但是参观完屋内的无障碍设施,不禁会赞叹其设计的精妙。
厨房内的灶台已经改成适合轮椅使用的高度,灶台下面留下了可容轮椅的空间,可以比较方便地炒菜做饭,灶台的左端安置了一个置物柜,看似无奇,然而却可上下移动。只要按下遥控按钮,它便可随意升降,取物也毫不费力。
厕所的设计也很体贴。坐便器的旁边安装了扶杆,调整了高度的花洒下安装了洗澡凳,如厕和冲凉变得方便且安全。此外,洗手盆和镜子都契合了吴小勤的高度,并根据他的需要改小了一些。
最特别的地方是吴小勤卧室里一个不起眼的双层衣柜。衣柜共有六格,右下角的格子是空的,而这就是其设计的精妙所在。这个衣柜和厨房的置物柜原理相同,格柜可以随意升降。通过对遥控器,不仅可以将同层格柜左右移动,还可以随意将上层的格柜移动到下面,颇有经典游戏“华容道”的意味。这个设计十分方便吴小勤拿取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