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到家" 穗已有143户残疾人家庭获改造
无障碍“到家”,残疾人叹方便
广州已有143户残疾人家庭获无障碍改造,实现居家环境人性化和个性化
文/图 羊城晚报 记者 冯小静 骆苹 何裕华 郑旭森 通讯员 利竖标 周荣嘉 杨亚明
亚残运会成功举办后,广州的无障碍设施 建设将长久地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出行便利。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在进行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致力于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据悉,截至今年12月,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已为143户残疾人家庭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改造服务和指导服务。改造之后,残疾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日前,记者走访了部分残疾人家庭,感受了无障碍改造给他们的居家生活带来的便利。
“一个人在家也没问题了!”
尽管寒潮来袭,刘先生家里却是暖意融融。刘先生家住越秀区 黄花岗 街科苑社区,亚运前,越秀区残联对部分具备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他家就是受惠家庭之一。刘先生说,自从1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之后,这辈子便再也没有靠双脚站起来过,更别提一个人单独出行了。为此,他身边随时都有一根拐杖。
在这次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中,残联帮助刘先生拓宽了厕所的门,新建了一个面积约4平方米的阳台用于停放三轮车,还为他免费配备了3个残疾人轮椅,“一个在洗手间专用,一个在厨房专用,一个外出专用”。自从完成改造后,跟随刘先生多年的拐杖基本都用不上了。“现在行动变得更加方便了,一个人在家也没问题了!”刘先生自豪地说。
以前,为了照顾刘先生,母亲和妻子几乎都没机会一起到亲戚家串门,因为他随时需要有人照顾,上厕所和冲凉更是难事。如今,在具有防水功能的厕所专用轮椅的帮助下,刘先生一个人便能解决问题。而借助量身定做的厨房专用升降轮椅,他可以自己去厨房拿东西,甚至在肚子饿的时候自己动手煮东西吃。这样一来,妻子也有时间外出做些短工赚钱,贴补家用,日子好过多了。
“你看,我可以站起来啦!”
荔湾区 冲口街聚龙村的一户李姓家庭,也是无障碍改造工程的受益家庭之一。今年10月,包括荔湾区花地街明心路社区在内的3个社区、9户家庭完成了无障碍设备改造。
“这就是政府给我两个儿子添加的电动护理床和成人站立架。”退休老师老李说,两个儿子志民 和志全 都患有先天性脑瘫,属于肢体一级残疾,长期都要他太太在家照料生活。李老太抢过话:“以前,我总要把他们抱上床,现在他们自己就可以上去,方便多了。”
接着,老李又带记者看了区残联为兄弟俩量身定做的冲凉座厕轮椅、洗手间门、走道和花园的水平抓杆,以及让志全和志民自由出入的无障碍门道。志全不顾寒风,坐着轮椅进了后院,他要向记者展示自己是如何利用水平抓杆练习走路的,又是如何从无障碍门道独立进出家门的……他撑着椅子说:“你看,我可以站起来了!”
荔湾区残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该区残疾人 的居住面积普遍较小,有不少改造无法进行。此外,一些视障人士认为家里改动了,反而更不方便,这也给改造工作带来难处。“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能为他们提供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帮助,我们都尽量去做。”
143户残疾人家庭已受惠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居家无障碍改造是因地制宜的,改造中充分考虑残疾人日常居家需求及其功能状况,利用辅助器具技术进行医工结合,使居家环境和设施设计上人性化和个性化。目前,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主要是改善物理环境,如改造通道、调整空间面积,利用无障碍设施设备和辅助器具,使空间具备可及性。
一般的改造包括通道调整,比如地面有高低差时,建立轮椅坡道 或提供升降设备;有门槛时,去除门槛;门太窄,可去除门框或拆墙;还可根据需要将门改为拉门或电自动门等。同时,也可以调整空间面积和家具布局,调整物品、家具的高度,调整卫浴设施等。此外,还有一些适配辅助器具是残疾人专用的,如个性化改制轮椅、沐浴推椅、炊事自助具等。
据悉,广州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从2008年开始,在广州地区逐步开展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服务工作,目前已为143户残疾人家庭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改造服务和指导服务。其中,投入12.8万元对8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免费服务,投入约29万元对63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改造指导服务和提供无障碍类辅助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