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残疾,仍可帮人 记“西关小屋”站长珍姐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泓 通讯员 周丹丹
在五十万的广州亚运城市志愿者中,有一个特别的身影活跃在服务的第一线。在江南西站的“西关小屋”里,她总是最忙碌的那个———她叫邓丽珍,曾经是一名残疾人运动员,现在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江南西站任站长。
“过去受人帮助”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一大早,珍姐就赶到江南西的西关小屋打点一切,准备开张迎客。她说,除了自己,站点里的志愿者清一色是大学生。大家朝夕相对,自己早已将他们当成孩子一样爱护。
上世纪80年代,珍姐还是区里的轮椅竞速运动员。运动生涯结束后,珍姐在一家手表厂工作,并结识了同是残疾人的丈夫。结婚后,珍姐当起了家庭主妇,在家相夫教子。“闲不住”的珍姐只要一有时间,便会跑到沙园街社区工疗站去照顾智障儿童和精神病患者,陪他们玩游戏,教他们生活技能。
“过去我是被人帮助走过来的。现在有机会,当然要为社会出一份力!”珍姐说,在她最迷茫的时候,区残联的义工们经常主动关心她,还教会了她制“丝袜花”、插花等手艺活。在她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不少善心人士为她捐款,资助她的儿子完成学业。
“现在帮助别人”
得知广州将要举办亚运盛会的消息,“珍姐”感到无比兴奋。曾经是一名残疾人运动员的她,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亚运志愿者的行列,成为海珠区的亚运城市志愿者。
从今年年初开始,所有的亚运社区宣传活动基本都能看到珍姐的身影。在众多活动里,“珍姐”还经常主动地提出用她的残疾人摩托车帮助协会搬运物资。
凭着对广州的熟悉和对志愿者服务的那一份细心热忱,最终顺利通过选拔成为了海珠区江南西“西关小屋”的站长。当上“新生活驿站”站长以后,“珍姐”已经谋划着发挥自己的所长,将亲手制作的“丝袜花”自创加上亚运元素,作为礼物送给亚洲各国的旅客。“‘珍姐’制作的‘丝袜花’几可乱真!”一名志愿者笑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