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卓叶清与特殊学生建起现实版“爱心农场”

作者:陈颖雅 | 来源:新快报 | 发布时间:2013-03-29
■卓老师(右一)和她的学生们开心地合影,笑容的背后是卓老师十多年的心血。

  ■新快报记者 陈颖雅 文/图

  “我要让他们像正常人生活”

  当我们用鼠标和键盘建“开心农场”的时候,一群智障人士也用自己的双手建起现实版“爱心农场”,他们种菜、缝制工艺品,甚至走出广州到北京、西安等地表演歌舞……从事智障人士服务工作17年的卓叶清老师,向记者讲述了她与这群特殊学生们的故事。

  自己赚钱买零食新衣

  日前,在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举办的感恩活动中,卓叶清老师指引记者观看了她的工作成果:活动现场的工作人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智障人士。卓老师感慨地对记者说:“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是我们多年的目标。”

  “通过种植、绘画、表演等活动,可以让智障人士更多地接触社会,学习与普通人交流。”卓老师对记者说,“到外地表演,可以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并且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她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轻度弱智的阿丽(化名)脾气倔强,第一次外出表演时搭火车,她挑床位还大吵大闹,让卓老师很头痛。后来经过几次的演出经历,阿丽学会了服从老师的分配,还懂得迁就同学。

  虽然种菜、做手工的收入不高,但参与“社会工作”获得的收益,也让这些“孩子们”十分鼓舞。他们会怎么用这些钱呢?卓老师微笑着告诉记者:“有的用来买巧克力,有的用来买新衣服,外出表演让他们越来越爱美了。”卓老师和一班义工还会为他们组织旅游,带他们逛街。“他们最喜欢唱K了,阿俊(化名)就是我们这里的‘K歌之王’!”

  从教17年曾被家长骂哭

  已经辅导过几十位智障人士的卓老师回忆起当年的教学经历,点点滴滴都交织着汗水与泪水。1993年,刚从幼师专业毕业的卓老师被分配到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她一开始就体会到特殊教育的辛酸,曾经被缺乏体谅的家长骂哭。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用功地钻研与特殊教育相关的书籍,一干就是17年。

  除了关爱,更需要的是辅导技巧。如今卓老师已摸索出“艺术调理”的方法,就是根据智障人士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病情特点等,设计适合他们的休闲活动。卓老师说:“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调理性心理辅导,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对他们身体的伤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