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特殊教育 关爱智障儿童 “关爱”是关键
我市现有特殊儿童在校生199人,其中视力残疾16人,听力言语残疾18人,智力残疾94人,肢体残疾71人。2007-2008学年,全市6-15周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人数为202人,入学人数199人,入学率为98.5%。
陈玉娇毕业于南京特殊学校的盲童专业,是这所学校最年轻的教师。虽然一早就对特殊教育有心理准备,但她直言有时仍觉难过。“有时一些路过学校的行人,会用一种猎奇的眼光看我们的学生,会说‘这里的学生都是傻的’,这时我们的内心真比刀割还要疼”,陈玉娇如是说。
校长黎柳霞就表示,社会的理解和关爱,是特殊教育继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他们是特殊的孩子,但他们同样是孩子,应该受到关爱”。目前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对特殊教育的投入都在不断加大,为适应特殊教育的需要,确定了于下学期把致明学校进行迁建,将增城市工交幼儿园园址改办为特殊学校。届时致明学校将拥有足够的场室、目前寝室缺乏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为特殊教育提供了优质的办学条件。而且越来越多的社会义工走进特殊学校,关注和关爱这些特殊的孩子们。
特殊的教育方式
特殊教育不单学生比较特殊,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是特殊的。致明学校主要接收中、重度智障儿童入学,学校在教育教学上,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本,全面康复为宗旨”,以“因材施教,重视个别辅导”为原则,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实效性和针对性,实施分层备课、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以及发展潜能制订出学生个人学习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个别化教学计划”,设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并认真做好记录,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旨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自理、自立、自尊、自强”的人;培养成能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和适应就业的人。
在课程设置上也呈现特殊,开设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保健、康复与训练、劳动技能等等。特殊学校开办以来,先后接受了百多名的学生入学,有部分学生转入正常学校就读,有三届学生已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回归社会。
轻度智障主张“随班就读”
我市9个镇街共有82所学校有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其中小学62所,中学20所。随班就读学生163人,其中小学105人,中学58人。“随班就读”可以减轻特殊教育的压力,而且对于轻度智障儿童而言,“随班就读”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向正常儿童学习。
据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刘敏红介绍,我市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做好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动员、接收、资助等工作,以确保最大限度地控制残疾学生的辍学率。我市各类学校依法招收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做好残疾儿童的入学动员和安置工作。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免收书杂费的政策,并采取各种方式帮助经济有困难的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子女。在专业师资方面,组织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积极选派特教干部、教师参加广州组织的特教师资培训。
家长不愿面对阻碍孩子特殊教育
刘敏红表示,家长认识不足,不愿面对和接爱自己孩子是智障儿童的事实,对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很多智障儿童得不到正常教育,跟其父母的观念有莫大的关系。他们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智力有障碍,但还是想着死马且当活马医,害怕孩子一旦上了‘弱智班’,全世界都会知道自己的子女是傻子,其实这并不是认真为子女打算,而是为自己打算。轻度智障可以上普通学校,但中重度智障则是越早接受特殊教育康复机会越大。”她说。
黎柳霞就提到社会对特殊学校毕业生的接纳问题,她说:“我们有些学生在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已经可以参加普通的社会劳动了,但由于社会接纳问题,他们绝大部分只能重新回到家里无所事事,导致他们又回到了最原点,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使我们的教育白白浪费,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关注。”
陈玉娇毕业于南京特殊学校的盲童专业,是这所学校最年轻的教师。虽然一早就对特殊教育有心理准备,但她直言有时仍觉难过。“有时一些路过学校的行人,会用一种猎奇的眼光看我们的学生,会说‘这里的学生都是傻的’,这时我们的内心真比刀割还要疼”,陈玉娇如是说。
校长黎柳霞就表示,社会的理解和关爱,是特殊教育继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他们是特殊的孩子,但他们同样是孩子,应该受到关爱”。目前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对特殊教育的投入都在不断加大,为适应特殊教育的需要,确定了于下学期把致明学校进行迁建,将增城市工交幼儿园园址改办为特殊学校。届时致明学校将拥有足够的场室、目前寝室缺乏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为特殊教育提供了优质的办学条件。而且越来越多的社会义工走进特殊学校,关注和关爱这些特殊的孩子们。
特殊的教育方式
特殊教育不单学生比较特殊,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是特殊的。致明学校主要接收中、重度智障儿童入学,学校在教育教学上,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本,全面康复为宗旨”,以“因材施教,重视个别辅导”为原则,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实效性和针对性,实施分层备课、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以及发展潜能制订出学生个人学习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个别化教学计划”,设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并认真做好记录,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旨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自理、自立、自尊、自强”的人;培养成能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和适应就业的人。
在课程设置上也呈现特殊,开设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保健、康复与训练、劳动技能等等。特殊学校开办以来,先后接受了百多名的学生入学,有部分学生转入正常学校就读,有三届学生已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回归社会。
轻度智障主张“随班就读”
我市9个镇街共有82所学校有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其中小学62所,中学20所。随班就读学生163人,其中小学105人,中学58人。“随班就读”可以减轻特殊教育的压力,而且对于轻度智障儿童而言,“随班就读”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向正常儿童学习。
据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刘敏红介绍,我市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做好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动员、接收、资助等工作,以确保最大限度地控制残疾学生的辍学率。我市各类学校依法招收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做好残疾儿童的入学动员和安置工作。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免收书杂费的政策,并采取各种方式帮助经济有困难的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子女。在专业师资方面,组织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积极选派特教干部、教师参加广州组织的特教师资培训。
家长不愿面对阻碍孩子特殊教育
刘敏红表示,家长认识不足,不愿面对和接爱自己孩子是智障儿童的事实,对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很多智障儿童得不到正常教育,跟其父母的观念有莫大的关系。他们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智力有障碍,但还是想着死马且当活马医,害怕孩子一旦上了‘弱智班’,全世界都会知道自己的子女是傻子,其实这并不是认真为子女打算,而是为自己打算。轻度智障可以上普通学校,但中重度智障则是越早接受特殊教育康复机会越大。”她说。
黎柳霞就提到社会对特殊学校毕业生的接纳问题,她说:“我们有些学生在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已经可以参加普通的社会劳动了,但由于社会接纳问题,他们绝大部分只能重新回到家里无所事事,导致他们又回到了最原点,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使我们的教育白白浪费,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关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