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感叹中年伴侣难觅 交友圈子窄是主因
越是自身条件好的残疾人,越难找到合适的伴侣。”记者今日从助残日残疾人婚恋研讨会上获悉,残疾人婚恋最大的困难在于朋友圈子狭窄,而近年兴起的大型残疾人交友活动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实效很小。尤其是自身社会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残疾人士,对伴侣有一定要求,广州市肢残人士联谊会希望通过网络交友的方式,扩宽一千多名会员的社交圈子。
小儿麻痹症康复者:人到中年伴侣难觅
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未婚人口有982万人,占12.42%;在婚有配偶的人口4811万人,占60.82%;离婚及丧偶人口2116万人,占26.76%。即有近四成的适龄残疾人未婚、离婚。中残联的一份调查显示,有七成的健全人不愿残疾人结婚。
而在广州,残疾人普遍存在着条件越好、单身就越多的现象,尤其是女性,身体的部分残障却为她们寻找幸福造成了障碍。目前广州市肢残人士联谊会有一千多名会员,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儿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的病患,尤以1955-1965年出生的人士较多。虽然年近不惑,但他们当中超过一半都没有成家。华姐(化名)就是其中一员,年近五十的华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她在单位里担任会计,经济条件良好,而下肢轻微的残疾也完全不影响自理生活。
“就是因为自己条件不错,反而迟迟未能成家,自己不愿意委屈做人,希望找一个平等交心的伴侣。”华姐说,这些年来通过亲友介绍,曾交往过好几名身体健全的男士,但往往谈下来,发现对方存在一份特殊的优越感,彼此间无法平等交往。“自己仔细想想,可能大家都是残障人士反而更好交往,彼此能够交心理解。”华姐认为,广州目前的单身残疾人士群体中,向她这样的中年人占了大多数,大部分人都有经济和社会基础,与年轻时要找共渡一生的理想对象不同,现在更多的是考虑有一个伴侣,因此平等和心灵上的理解是最重要的。
社交圈子小是残疾人难觅对象主因
相对于中年残障人士,年轻一辈对于婚姻并不着急,但更迫切希望通过交友扩大朋友圈子。阿秀和阿敏都是80后的女孩,虽然身体有轻度残障,但两人都有着靓丽的外表,思维和交谈更是毫不亚于同龄的健全人。健谈的阿秀告诉记者,在长辈的介绍下,她曾经交往过几个男孩子,都是浅尝即止,时间不长就结束了关系。“我想大家的心里面都有一点障碍,对方可能不能确定是不是能接受一名残疾人,我自己也怕被拒绝。”
“不一定是为了找对象,就想多认识一些新朋友。”阿敏认为残疾人的圈子小,希望通过交友联谊多认识新朋友,“我在网上不会隐瞒自己的缺陷,但网上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曾经上过当。”为了在扩宽残疾人交友圈子的同时,又保障交友安全,肢残人士联谊会通过国内最大的严肃交友网站,为会员进行实名登记,“残疾人士或行动不便,或听说有障碍,网络平台是一个较好的方式”,联谊会主席何先生表示,会要求网站进行甄别信息后,再为残疾人牵线,更大限度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