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揾工16年 还在坚持想成为家庭顶梁柱
深度近视成为了何福成求职路上最大的障碍。本报记者张骏摄
■人物
何福成
1959年生于广州。因患先天性深度近视被鉴定为二级残疾。1992年起下岗失业,坚持找工作16年未果。2008年,得到热心街坊赞助考取“国家职业保健按摩高级技师”证书。凭着一门专业手艺,继续在求职路上打滚。
“如果你看见一名中年男子,每天背着证书流连于各大盲人按摩中心、国医馆甚至沐足店,那个人肯定就是我,”挂在何福成鼻梁上的眼镜,犹如玻璃瓶底厚,因患深度近视,他属二级残疾。赶招聘会、参加培训、登门面试……他每天的生活离不开找工,从34岁坚持到如今50岁。
撑起屋企有多难
在长寿西路鸿昌大街一个不足10平米的板间屋里,何分诚每天都盼着接到用工单位的电话。原本从事搬运的他,1992年起下岗失业,“当时我以为只要坚持,再找一份工并不难,但16年过去了,我竟没有成功过”。企业拒用的理由大多是,他患有先天性眼疾,难胜岗位。
如今,何先生一家三口每月靠妻子打零工赚的600元工资以及568元的低保金生活。“我是个男人,真的很想靠双手撑起这个家,老婆身体不好,阿仔刚升初三,其实我才是屋企的顶梁柱。”何先生说。
何福成并非一个人在努力。每年,何先生所在的鸿昌社区起码会向两家企业举荐他。但居委工作人员坦言,“社区举荐只能达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决定权在企业。”
揾工过程中,印象最深那次要追溯至1998年夏天,某船厂聘搬运工。厂方原本看中何福成有经验且对工资要求不高,但一轮筛选过后,何先生从身体素质上还是让外省打工仔比下来了。无计可施的何太太抱着5岁大的儿子向厂领导哭求职位,“一点用都没有”。
为了帮补家计,何福成也曾做过“走鬼”。遇上城管,视力不好的何福成,推着车在巷子里“逃跑”,稍不留神就会一头撞到墙上,“满身伤是常有的事”。
继续充电学多点
深知自己缺少专业技能认证,何福成今年2月份踏入了广州医学院的“国家职业保健按摩”培训班。4000多元的学费,是热心街坊赞助的。7月份他考取了“高级技师”证书。
9月份,石井一家盲人按摩馆让他去试工。但由于地点太远,每日耗在路上的时间达4小时,对残疾人而言,只能无奈放弃。
10月13日下午1点,何福成的小灵通又响起,是太太的来电。“华贵路有一家沐足店招中医推拿,我亲自去问过了,男女都行,你快来试试……”他赶紧扒了两口米饭,换衣服出发。
“你好,我来见工的,”来到这家拥有两层店面的沐足馆,他微笑着说。两分钟后,一名女师傅来到他面前,“不行,年纪太大了,”旋即离开。何先生愣了,“我是专业的技师,各种证件齐全,对待遇没什么要求,你们老板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吗?”许久,店员又把一位李姓主管叫进屋。“你弄得拔火罐吗?”“懂!我还懂得针灸,我有技师证书,你看!”一番陈情,李主管依旧让他等电话通知。回家的路上记者问,“你觉得机会大吗?”“有机会!一定有!”他回答。然而至今,何福成仍没接到聘用电话。
屡败屡战有回音
“残疾人找工作确实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没学历,年纪大的,”广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符大伟表示。据悉,广州市残疾人口已达52万人。而在册登记的有就业需求及能力的约有7万人,只有3万人成功就业。
由于单位对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专业技能的通常多考虑清洁、仓管等工作。但对于盲人按摩技师,该中心有一个专门的就业服务部门。“我们属下有100多家正规盲人按摩院,不时会有职位空缺,”符大伟建议何福成前往登记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