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广州市政府特批十套廉租新房帮扶残疾孤儿

作者:郭柯堂 | 来源:信息时报 | 发布时间:2013-03-29
广州市政府特批10套廉租房帮扶孤儿
在楼下停了一些残疾车,是孤儿们出行的工具。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郭柯堂

广州市政府特批10套廉租房帮扶孤儿
福利院老师在孩子们居住的楼房楼梯都安装了扶手。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郭柯堂

广州市政府特批10套廉租房帮扶孤儿
成年孤儿们住在三房一厅的公寓内。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郭柯堂

  孤儿小叶的婚礼6月底刚刚举行,7月份,广州市社会福利院9名学有所成的孤儿即将从大专或中专学校毕业,未来五年内,随着院内112名孤儿陆续步入婚育的年龄,市社会福利院将迎来一次生育高峰期。

  据了解,目前福利院收养的弃养孤儿中,有95%左右身患残疾或各种疾病,成年后的他们,几乎不可能仅靠自己的努力独自走向社会。

  2006年9月,在广州市民政局、市房管局等多个部门的共同支持下,广州市社会福利院获得了10套政府廉租房,开辟为“青年公寓”作为成年孤儿步入社会的“中转站”。两年来,孩子们在这里接触到了邻居、社区等“新鲜事物”,并找到了使自己能够自力更生的工作。

  □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吴瑕 通讯员 文燕媚 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郭柯堂

  位于海珠区赤岗大塘的聚德花园是广州市内大型的解困小区,小区南面的几栋居民楼下面,停着许多辆残疾人专用车,这里,就是让孤儿们走向社会的“青年公寓”。

  新家

  两人一间房 室友自由选择

  整齐干净的房间、明亮洁净的厨房、灶台上一锅土豆焖排骨还在“呼呼”地向外冒着香气……福利院老师娟姐领着记者,走进了青年公寓。

  三房一厅的房子,虽然没有精心的装修和豪华的家具,但房子里那些男孩子顽皮的涂鸦与女孩子张贴的明星海报,都让人不禁感受到孩子们对这个“家”的喜爱与眷恋之情。

  娟姐告诉记者,刚搬进公寓的时候。福利院的老师们就已经细心地为这个“家”添置了简单而齐全的家具、炉灶和床铺。“男女分开不同的公寓住,两人一间房,室友可以自由选择。”后来,开始工作赚钱的孩子陆续买来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等,逐渐地使“家”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生活

  一开始不懂和邻居打招呼

  2岁起在福利院生活,大专时仍住在福利院的小群现在是一家社区老人院的护理员。她告诉记者,刚开始搬到青年公寓时确实兴奋了好久。“福利院就是我们的家,里面有家长,还有兄弟姐妹,生活上事无巨细都有阿姨照料,搬出来生活,就是成年的孩子离开家,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未来。”

  然而,兴奋感很快便随着生活上不断的琐事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小群和同伴们逐渐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压力:除了房租由福利院承担外,水电费和管理费要自己负担,每天下班后要买菜做饭,社区里的陌生人、甚至家对门的邻居都让他们感到陌生而有些不知所措。“一开始,我们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和邻居打招呼,直到对门的阿姨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们家作客,这才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关怀与体贴。”

  转变

  曾经有孤儿“逃回”福利院

  娟姐,是福利院安排在青年公寓处理事务的生活老师,平时负责福利院以及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偶尔有哪个孩子生病了,我也要负责送他们上医院,不过他们都很懂事,让我很放心。”娟姐年纪不大,因为也是从小在福利院里长大的,因此照顾起弟弟妹妹们来格外地用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