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授人以“渔” 盲人不“盲”

作者:李光焱 | 来源:广州日报 | 发布时间:2013-03-29

  今年4月2日,一位残疾女孩在广州天河城为双亲买件衣服庆祝生日,但到了商场才发现没记住父母穿衣的准确尺码,只好求助于短信语音服务中心,用手机拨打12580,由移动秘书代发短信至这位女孩的父母手机上。经过服务中心传递信息,她终于为父母购买到称心的衣服,尽了儿女的孝心,也感动了双亲。
  这正是广州移动爱心助残,授人以“渔”的典型一幕。早在2001年,广州移动就联合广州市残联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广州市盲人定位导向、聋哑人紧急呼叫中心(96931)。据悉,目前广州移动“爱心信息服务”业务流量平均每月可达15000多人次。

  残疾人信息服务日臻完善
  今年春节,广州移动为辖区六榕街街道办事处工疗站送去了两件不同寻常的新年礼物——移动飞信和手机报,这让越秀工疗站站长罗慧华和站里的20多名残疾人着实新奇不已。为让工作人员、残疾人和他们的亲属能随时交流,通过对信息化产品的筛选,飞信和手机报这两种产品派上了用场。“现在,飞信成了我们工疗站第二课堂,回家了,大伙儿就靠这个沟通。”罗慧华说,针对聋哑和伤残定时发送的手机报,也让他们能彼此沟通、不跟外界脱离。今年4月,广州移动在主要社区里组建了“在线社区”飞信群,其中也包括不少类似“工疗站之家”的爱心助残飞信群。
  各项信息化服务系统不断优化,使得残疾人信息服务日臻完善,是移动信息技术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让残疾人朋友获得了工作生活的便利。
  广州移动总经理郑川表示,“残疾人是我们很特殊的一个客户群体,他们的独特需求对我们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家有高度社会责任的企业,在企业能力范围之内,对社会有所回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授人以“渔” 扬起事业风帆
  2008年3月28日,在广州市一所残疾人学校,两位失明女性用手指迅速地敲打电脑键盘,悬挂的投影屏幕上演示出这两位失明女性敲打在word文档里的内容:“感谢移动,为我们送来信息化科技的眼睛。”她们还演示了浏览网页,下载音乐,收发邮件等。其中一位失明女性在通过电脑修读广州电大的课程,她激动地说,“虽然盲人不幸地失去了光明,但是电脑能消除我们与外界信息沟通的障碍,是盲人朋友的第二双眼睛。”
  据介绍,广州移动积极利用自身业务优势,设计出适用于残疾人士学习培训、提高技能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一个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了残疾人的就业渠道。据悉,广州市残疾人呼叫中心的坐席服务员大多为残疾人士,其中信息咨询员由盲人担任,这也是国内第一位在呼叫中心工作的盲人,开辟了盲人从事呼叫服务行业的先河。
  残疾人可以通过残疾人呼叫中心了解广州市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劳动就业和康复训练的指南、协会活动的通知等。据统计,该平台自建成开通以来,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累计近30万人次,白天高峰期平均每小时提供18~20人次服务。
  为实施就业扶持,让残疾人自食其力,在保障残疾人生活的基础上对残疾人的扶持和救助逐渐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近年来,广州移动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措施和扶持项目,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协助地方政府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同时,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技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