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取代红棉亭 残疾“亭主”优先转岗
今日报道(陈碧莹报道)
记得十年前,手机没开始普及,广州街头经常可以见到一座座的红棉电话亭,放下一元几角,就可以打个电话,其实都挺方便。不过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城市发展等原因,现在红棉电话亭已经逐渐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新型报刊亭。究竟这些新型报刊亭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手机没有普及,电话亭生意红火。残疾人张先生和太太在回龙路经营红棉电话亭12年,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两千元。但随着市政道路建设规划的不断更新调整,有部分红棉亭成了“拦路亭”,再加上手机的普及,不少经营者的利润已经锐减到三四百元。现在,红棉亭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退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新型的报刊亭。这些报刊亭除了售卖各类报纸和刊物外,还会卖一些饮料和纸巾,虽然它们已经不能再为市民提供公用电话服务,但对于大部分拥有手机的市民来说,对生活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这些报刊亭采用了双层隔热铝板和隔热涂料,不但维护费用低,而且容易清洗,可以有效防治“牛皮癣”。(采访:多功能点,而且比较美观,没有红棉亭那么残旧)市政园林局目前计划修建的报刊亭至少有3000个,估计其中30%的新式报刊亭将交给残疾人经营,从而解决由于红棉亭清拆而失业的残疾人安置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