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残疾女炼成剪纸大师 作为政府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作者:佚名 | 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时间:2013-03-29

  她的作品曾作为政府礼品送给外国友人;

  她的家庭却进入信息时报爱心档案,成为接受社会捐助的一员……

  新华网广州12月4日电 这位技艺超群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残疾人李秀枝,一家三口只能靠社会低保解决温饱。“艺术”和“面包”的选择难题不仅困扰着李秀枝,同样困扰着很多民间手工残疾艺人。     

  残疾女炼成剪纸大师

  据《信息时报》报道,广州市长将她的剪纸作品送给法国文化大使,她的作品当作国粹远赴新西兰开大型展览  

  “我觉得比梵高幸运,像他这么伟大艺术大师,直到死后才被人所知,经常连个面包都没有。至少我还有政府的低保救济,有套房子住,而且有那么人支持我在艺术道路上坚持下去。”记者面前的李秀枝脸上带笑,眼眶却红了。

  几大叠厚厚的报纸证明这位残疾女士的艺术成就:广州市长张广宁将她的剪纸作品送给法国文化大使;瑞典国王抵穗时,在哥德堡号前喜捧中国剪纸,作者就是李秀枝……短短5年,李秀枝从荔湾区一位普通残疾人,成为享誉民间艺术界的知名大家。

  李秀枝是先天小儿麻痹症患者,自小坐轮椅长大。20岁后,做了9次手术,现在可以拄着拐杖勉强走路,因体质较弱,李秀枝一直没能找到合适工作。结婚后,老公在门口开了家电器维修店,从小就手巧的李秀枝靠接点串珠仔手工活补贴家用。

  “大姐,你的作品栩栩如生,简直可以开个展览。”2003年,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停在李秀枝面前,对她用珠子串出来的动物玩具爱不释手。当时,她以为是玩笑,没想到一个月后,荔湾区文化管理局的这位“伯乐”真的为李秀枝张罗了场地,展览近在眼前,李秀枝受别人启发,动手剪了几幅简单剪纸补充“作品”,结果就这样走上终身挚爱的艺术道路。

  展览反响热烈,李秀枝对岭南剪纸艺术着了迷,废寝忘食地拜师学艺、收集资料钻研,摸索出一种融合中国画特质的剪纸设计风格,180米长的荔湾风情图还将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李秀枝的剪纸水平,受到广绣大师陈少芳等民间艺术家的高度评价。李秀枝毅力超人,自学电脑制图,发表剪纸学术论文,今年获剪纸中级技师的职称。这已经是目前全国最高级别的剪纸职称,广州仅有李秀枝和著名剪纸大师叶润生通过这项考核。     

    剪纸出名却无钱养家

  “剪纸让我出了名,也给了我很多的机会学习、展示,甚至能走出国门,但并不能换成饭票。”     

  在一般人印象里,出了名的艺术家起码不愁饭吃,但李秀枝向记者诉说民间手工艺术家的心酸:“剪纸让我出了名,也给了我很多学习展示的机会,甚至能走出国门,但并不能换成饭票。说出来也许别人不相信,我常年不吃早饭,午餐多数是吃面条着些榨菜,不是图方便,更重要的是要省钱。”

  随着荔湾区仁威庙路段的拆迁,李秀枝一家被安置到原芳村区浣花西路的廉租房,赖以生存的家电维修铺没了。李秀枝的剪纸热情却日益高涨,经常要查资料、画图纸,由于出门一定要有人扶住上下公车,无奈之下只好把老公“拉下水”,每月730元的低保成了唯一稳定经济来源,要养活一家三口,包括在读高三的女儿。

  “普通人50岁是退休年龄,何况我是残疾人,现在不可能找到工作。剪纸成了生命的重要部分,我现在想的就是创作、设计、做出更好剪纸作品,也没有精力去做其他事情。”李秀枝对艺术痴迷让人感动,也让人有些不解。

  记者问道:“你的作品那么出名,经常作为珍贵外交礼物,不能转换为起码经济收益吗?”

  李秀枝说:“政府给机会展示作品,我已经很荣幸。好一点,会给我几百块材料费,但我做工很慢、要求严,一幅大型剪纸从设计到成样,要花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用绒布剪画、画框装裱,加上出门买书参考实物,材料费只能够用,更多时候是无偿捐赠。”

  目前,李秀枝正在制作一幅长达280米的“花埭百花诗”剪纸长卷,已经历时近1年,是一幅展现清末芳村区风貌的极品之作。“可能外界会觉得我接‘政府工程’会有很多收入,但实际上我和荔湾区签了合同,区里先行提供材料费,没提及完工之后具体报酬。之前,我做荔湾风情图也是义务的,可能太过于精益求精,所以耗材大历时很长,查找资料花费成本高,别人不一定能理解。”

  荔湾区文化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证实,李秀枝的家庭经济状况的确很困难,不少作品是自愿义务制作赠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