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他失去双手,但没有失去人生
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集中赛期比赛正在陕西省举办。记者从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到,今年有43名广州残障运动员代表广东省代表队参加第十一届残运会。而广州残障游泳运动员罗芳宇,也在此次征战全运会的运动员名列中。
失去双臂的他在2004年被招进运动员队伍中,第一次接触到“水”的世界,但那时,他怎么也没想到,后面的17年都会和“水”打交道,自己的世界里,不再只有“失去”和“残缺”,更高、更快、更强成为了他在泳道乃至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目标。
“我参加过一些大型比赛,有时拿奖,有时擦肩而过,但我都在努力。”对罗芳宇而言,比起奖牌和荣誉,残疾人运动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意义:赛场没有标签和怜悯,每个人靠实力说话,残障不再是一个包袱,而是运动员们超越自我路上的一段小插曲。
总有最难的时候
很少人知道,2004年,罗芳宇已经进入广州市残体中心,开始十年如一日的游泳训练。这位失去双臂的少年最初几乎是全队水性最差的一个,加入队伍的头一周,不会游泳,连泳池也“戏弄”自己,“每次下水时,数不清喝了多少次水”。而广州市残疾人游泳队李汉荣教练告诉记者,“除了游泳训练,罗芳宇还要学会独立生活。在这里,不会有人把他当作弱者。”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罗芳宇很快适应了运动员的生活节奏,“别人能做的事,他没有双臂,想想办法,一样能独立生活;而在游泳领域,他也很快掌握了水感,并加强技战术和力量训练。”彼时,罗芳宇没有手臂划水,游泳全靠腿部和腹部力量,一天训练六小时,除了下水时间,其余都在练蹲跳等力量。
体育竞技领域没有任何的“有色眼镜”,但也不会有任何怜悯的存在。罗芳宇还记得,有一段时间,自己无论如何努力,成绩都跟不上,“五十米进不到四十秒,那时候,是最想放弃的时候”。那时候,李教练总会在他身旁引导,慢慢沟通。他说,“每一项运动都会有困难的时刻,许多老队员其实都是这样走过来,我们常常会分享那些前辈突破自我,坚持下去的故事,这些给到了年轻运动员很大的动力。”
梦想是冲一下奖杯
“最难的时候,我们身边依旧有教练,也有伙伴会在身边陪伴、鼓励。”罗芳宇回忆道,在大家的支持下,自己参加了一次全运会,“比一比,才发现自己还是可以更努力。”一登上运动赛场,罗芳宇感觉到一种“驱动力”,突然明白自己的一切努力,是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即站在领奖台上,不断超越自己。
他说,回到训练场上,“我跟自己说,我还想再坚持看一看。”彼时,罗芳宇心里已经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希望拿一个奖。在一年又一年的努力下,他和许多队友不断超越自己的最佳训练成绩,为的,就是在赛场上展现最佳的状态。而罗芳宇回忆道,“在这么多年的运动生涯里,自己印象最深刻是2012年的残奥会。”他说,自己参加了五十米蝶泳决赛,“成绩大概是三十二秒。”
曾经被五十米四十秒的坎打败的他,在残奥会实现了巨大突破。“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觉得挺可惜的,我觉得再努力一些,说不定就能登上领奖台。”罗芳宇说,今年全运会,“我希望再次冲击奖杯,虽然有些紧张,但在赛场上,不就是要拼一下吗,现在,我所有心思都集中在接下来的比赛。”
教练寄语:在人生的赛道上,没有输家
不仅仅是游泳运动员。在残体中心训练期间,不少轮椅篮球运动员的手掌上往往都密布着老茧和划痕,这是轮椅和他们融为一体时留下的痕迹。而在硬地滚球项目中,肌无力运动员和重度脑瘫运动员可以自己参与或与辅助人员配合而展开角逐。这是一项考验运动员的肌肉控制力和准确性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帮助他们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毋庸置疑的的是,运动给了包括罗芳宇在内,许多人第二段值得为之拼搏的“人生”。李教练表示,“和运动员待久了,见证他们的进步和拼劲时,更多是给到我们一些触动,这是一件让人很感动的事情。而谈到对他们的期待,则希望除了训练不断突破外,还有在做人方面能不断成长,希望每个人都能摆脱‘残障’的影响,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贾政、苏赞 通讯员:穗残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曹景荣 陈忧子 实习生李雨桐 周紫琳 关键虹 陈慧纯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曹景荣
失去双臂的他在2004年被招进运动员队伍中,第一次接触到“水”的世界,但那时,他怎么也没想到,后面的17年都会和“水”打交道,自己的世界里,不再只有“失去”和“残缺”,更高、更快、更强成为了他在泳道乃至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目标。
“我参加过一些大型比赛,有时拿奖,有时擦肩而过,但我都在努力。”对罗芳宇而言,比起奖牌和荣誉,残疾人运动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意义:赛场没有标签和怜悯,每个人靠实力说话,残障不再是一个包袱,而是运动员们超越自我路上的一段小插曲。
总有最难的时候
很少人知道,2004年,罗芳宇已经进入广州市残体中心,开始十年如一日的游泳训练。这位失去双臂的少年最初几乎是全队水性最差的一个,加入队伍的头一周,不会游泳,连泳池也“戏弄”自己,“每次下水时,数不清喝了多少次水”。而广州市残疾人游泳队李汉荣教练告诉记者,“除了游泳训练,罗芳宇还要学会独立生活。在这里,不会有人把他当作弱者。”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罗芳宇很快适应了运动员的生活节奏,“别人能做的事,他没有双臂,想想办法,一样能独立生活;而在游泳领域,他也很快掌握了水感,并加强技战术和力量训练。”彼时,罗芳宇没有手臂划水,游泳全靠腿部和腹部力量,一天训练六小时,除了下水时间,其余都在练蹲跳等力量。
体育竞技领域没有任何的“有色眼镜”,但也不会有任何怜悯的存在。罗芳宇还记得,有一段时间,自己无论如何努力,成绩都跟不上,“五十米进不到四十秒,那时候,是最想放弃的时候”。那时候,李教练总会在他身旁引导,慢慢沟通。他说,“每一项运动都会有困难的时刻,许多老队员其实都是这样走过来,我们常常会分享那些前辈突破自我,坚持下去的故事,这些给到了年轻运动员很大的动力。”
梦想是冲一下奖杯
“最难的时候,我们身边依旧有教练,也有伙伴会在身边陪伴、鼓励。”罗芳宇回忆道,在大家的支持下,自己参加了一次全运会,“比一比,才发现自己还是可以更努力。”一登上运动赛场,罗芳宇感觉到一种“驱动力”,突然明白自己的一切努力,是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即站在领奖台上,不断超越自己。
他说,回到训练场上,“我跟自己说,我还想再坚持看一看。”彼时,罗芳宇心里已经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希望拿一个奖。在一年又一年的努力下,他和许多队友不断超越自己的最佳训练成绩,为的,就是在赛场上展现最佳的状态。而罗芳宇回忆道,“在这么多年的运动生涯里,自己印象最深刻是2012年的残奥会。”他说,自己参加了五十米蝶泳决赛,“成绩大概是三十二秒。”
曾经被五十米四十秒的坎打败的他,在残奥会实现了巨大突破。“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觉得挺可惜的,我觉得再努力一些,说不定就能登上领奖台。”罗芳宇说,今年全运会,“我希望再次冲击奖杯,虽然有些紧张,但在赛场上,不就是要拼一下吗,现在,我所有心思都集中在接下来的比赛。”
教练寄语:在人生的赛道上,没有输家
不仅仅是游泳运动员。在残体中心训练期间,不少轮椅篮球运动员的手掌上往往都密布着老茧和划痕,这是轮椅和他们融为一体时留下的痕迹。而在硬地滚球项目中,肌无力运动员和重度脑瘫运动员可以自己参与或与辅助人员配合而展开角逐。这是一项考验运动员的肌肉控制力和准确性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帮助他们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毋庸置疑的的是,运动给了包括罗芳宇在内,许多人第二段值得为之拼搏的“人生”。李教练表示,“和运动员待久了,见证他们的进步和拼劲时,更多是给到我们一些触动,这是一件让人很感动的事情。而谈到对他们的期待,则希望除了训练不断突破外,还有在做人方面能不断成长,希望每个人都能摆脱‘残障’的影响,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贾政、苏赞 通讯员:穗残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曹景荣 陈忧子 实习生李雨桐 周紫琳 关键虹 陈慧纯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曹景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