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穗社科院:教育不公平致残疾人教育程度下降

作者:张演钦 | 来源:金羊网 | 发布时间:2013-03-29

  7月26日,广州社会科学院发表报告称:改革开放后残疾人教育程度下降,这与教育不公平、贫富差距拉大等相关。

  广州社科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苗兴壮研究员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了这个结论。苗兴壮说,在1951年到1963年期间出生的残疾人有一个教育的高峰期,对这个高峰期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首先在全社会的教育发展方面,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教育发展与改革之路,如开展“教育大跃进”等。虽然这些改革探索不很成功,提出的目标也不切实际,但应该肯定的是,在这些改革探索中,有些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上小学不出村、上初中不出队、上高中不出社”的口号下,很多小学附设了初中班,社社办起了高中,虽然这样做的结果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个时期的残疾人教育程度也恰好出现一个高峰。

  其次还可以从关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的研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改革前,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收入差距不大。国家掌握了全部教育资源并承担了所有的教育责任,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只是象征性地收取极少的费用,所有适龄青少年都可以通过较公平的考试或选拔制度接受教育,不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分布。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贫富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全国的基尼系数由1987年的0.19上升到1996年的0.25,广东省的基尼系数也由1988年的0.19上升到1997年的0.24。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同时,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教育负担在不断上升,教育负担的增加对收入增加缓慢的残疾人家庭的影响很大。相对于他们的低收入而显得过高的教育负担,必然减少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改革开放后残疾人的教育程度有所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苗兴壮总结说,制约残疾人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家庭收入,决定了教育负担;另一个是教育资源的获得,而教育资源的获得既受收入的影响,也受教育资源和无障碍设施环境的影响。城乡差异则同时表现在家庭收入、教育资源和无障碍设施环境两个方面。

  “在制定残疾人教育政策时,应该着重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增加残疾人的家庭收入、提供更多的残疾人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都是提高教育公平所要解决的问题。”苗兴壮强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