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绘画是带我走向自闭症儿子内心的桥梁”

作者:苏赞、贾政 | 来源:广州日报 | 发布时间:2021-04-01

20岁的自闭症孩子小天(化名)从小表达能力较弱,但非常喜欢画画,画画成为他如今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我一直通过读懂他的画来了解他正在经历着什么。”小天妈妈说,“我曾经因为他不按老师指定的内容和方向画而生气,现在我懂了,画画就是他表达自己的方式,只要他愿意画、画得开心就足够。”就这样,绘画成为带领她走向儿子内心的桥梁。

 







 

画画不一定要“像”,开心就好

因为小天小时候就表现出对绘画格外感兴趣,小天妈妈特地帮儿子报了一个绘画班,老师是一位美院的退休教师。然而,小天的表现有时候让她感到失望和生气:“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老是不按老师指定的内容和方向去画,涂颜色也总不听指挥。”“不听话”是当许多家长觉得孩子不符合自己预设的时候给他们贴上的标签。然而,老师开导她,孩子学画不一定要照着老师的要求画,只要他感到开心就可以。

 





 

“从那一次后,我就想通了,只要他愿意画,愿意用画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画来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他的感受,就已经足够。”小天妈妈说,自己开始鼓励自己孩子画自己想画的内容,“一开始,我们家的图画本子是一叠一叠批发来的,因为他想画的时候画得很快,画完一张就换下一张,可能没有非常具体的形象,但他在画的过程非常开心。”孩子开心最让她感到欣慰。于是,她四处找亲朋好友问有没有复印了一面后作废的复印纸,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家里运。

当学校里没有人跟自己说话的时候,当心里烦闷或焦虑的时候,当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时候,当心里感到开心的时候,小天都会选择拿起画笔。“我经常通过他画的内容去了解他经历了什么,是否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存在什么摩擦,然后去跟老师沟通、讨论,发现他的画确实真实还原了事实。”小天妈妈说,因为能通过画面走进儿子的心里,她一直坚持支持孩子学习绘画课程。

 







 

了解他们才能达到融合目的

因为这样的目的,她选择让小天参与到艺见不同·特需儿童青少年艺术项目中:“我的想法是在专业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提升他的绘画技巧,让他更有能力、能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诉求。”

“艺见不同·特需儿童青少年艺术项目”是为各类特需儿童青少年及青年打造并提供增强专注力、创意思维、社交能力、情绪管理及自信心的多元绘画艺术教育项目。“我们接纳、尊重个别化差异,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获得平等、多元、展能、赋能的艺术教育。”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用绘画来展现自己时,自闭症孩子们往往充满自信、积极向上,大幅度提升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这是在平常的生活里不常有的时刻,“自闭症孩子们或许在语言的表达沟通上有障碍,但艺术让他们感到安心、好玩,愿意表达心声、表现自我,愿意和别人进行‘非语言的沟通与玩耍’。”在她看来,艺术在扩展自闭症孩子的表达方式,影响着他们的生命。

“通过绘画,他们也打开了一扇让别人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门。”小天妈妈说,“自闭症孩子不是不能沟通,只是需要我们共同去找到一个彼此契合的方式。只有了解,才有可能达到最终融合的目的。”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苏赞、贾政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彭文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