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伤残共融艺术节开幕
艺术节还将举行“爱共融——艺术节摄影展”和“爱共融——艺术节征文大赛”、残疾人画展等活动。将于下周六结束。
荔湾区老干局内的演出是由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广东电台和广州仁爱社会服务中心共同策划组织的。当天的演出除了有20多个盲、聋哑、智障、残疾人士等前来参加活动,还有部分志愿者、沙面小学学生上台表演。据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谢天闻介绍,举办此次活动旨在为伤残人士提供一个展现才能、融入社会的机会,并且通过健残互动的方式发挥他们多才多艺的特长。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昨日,在演出现场上,盲校学生冯兰婷用一把清脆的童音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鼓掌。10岁的视障女孩冯兰婷虽然看不到观众,当观众为她鼓掌时,她的嘴边不时地露出甜甜的笑容,完全没有了台下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无助和紧张。冯兰婷告诉记者说,自己从3岁开始学习唱歌,虽然很艰难,但唱歌是她的兴趣,她最大的心愿就是长大后做一名歌手。
■ 声音
“就怕热闹后是冷清”
“要真正帮助他们,不是仅仅买点水果去探访,或是在某个特定的节日搞场show,或是仅仅捐点钱,他们不需要同情和怜悯,他们需要有尊严的、有价值的生活。”萍姐说,“就怕热闹后是更可怕的冷清。”
广青萍姐,总会在一个个服务对象嘴中听到这个名字。她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心心之家负责人,参加志愿服务已近十年。
“当我报名参加志愿者协会时,我不知道怎样去帮助残疾人。”萍姐说,“随着工作范围越来越广,我开始接触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多,但我发现光有热情是远不足够的,还需要很多的知识和服务技巧。”萍姐因此开始看一些书本和工作指引,“但觉得都是些很笼统、很表面的东西。真正操作起来,还必须靠平时工作的积累。”
“广州人有句俗话:盲精、哑毒、跛‘浪黎’,说的就是残疾人难相处。其实这是社会对他们的偏见,是对他们的歧视。我觉得这只是残疾人的自身保护意识。”
说到自己在助残过程中结识的一些朋友,萍姐有一丝得意,她说:“我很幸运,我的一大帮残疾朋友对我很友好。”
“一次,在我赶往聋协排练的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这时,聋人阿珍给我发来了信息:‘萍姐,下雨了,你等雨停了再出门吧,如果已在路上,请小心,避避雨吧,别淋着了’,他们都很关心我的。”
“这一切的一切,令我很感动,令我这个当初不参加助残组的志愿者,现在的残疾朋友遍天下。不但有广州的,还有外地的、外省的,甚至远在内蒙古。”
“我现在想在助残方面学习知识,让我更好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萍姐说,“虽然不敢作出任何的承诺,但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帮助有需要的人。路很长,工作很多,我们不会就此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