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残疾人相约广图,观看了一场特殊的电影
8月4日,一场特殊的电影在广州图书馆上映。他们中不少观众为视障人士,在志愿者的解说下,他们“观看”了《帕丁顿熊2》。据悉,这已是广州图书馆第70场无障碍电影欣赏会,与往常不一样的是,今年还有100名“爱心引路人”志愿者加入,他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验广州市无障碍设施。
100名“爱心引路人”志愿者参加了本次无障碍出行活动。
过百残疾人用耳朵“看”大片
8月4日上午,《帕丁顿熊2》登上广州图书馆2号报告厅,特别的是,观众中许多都是残疾人,其中还有不少视障、听障人士。在电影开始前,主持人特意介绍了影片的背景,而台上还有一位手语老师将主持人的介绍转化为手语向残疾人们传达。
影片上映时,还有志愿者们将影片中的画面告知在座的残疾人士,让他们用耳朵就能“看”大片。
现场手语翻译帮助听障人士了解电影。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电影,以前我们都很少机会走出来,每次出门都要家人陪伴。”陈姨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她“看”懂了影片,同时也体验到无障碍电影的乐趣。“以后有机会还会来。”她说。
工作人员准备了电影里涉及的建筑的模型,方便视障人士通过触摸去体验。
记者了解到,这已是广州图书馆第70场无障碍电影,如今越来越多残障人士来到这里观看,每场活动也得到了志愿者们的大力支持。而本场活动中的讲述者是3位来自华师附中的高中学生。
电影播放期间,口述人现场同步描述一些无台词的画面和情节,帮助视障人士“观影”。
“从去年1月份开始,我就来做讲述者了,每场电影由我们几位讲述者分工,然后每个人解说一段。”李宛潞告诉记者,本次讲述由她和两位小伙伴黄希铭、周炜共同完成,而她主要负责影片前40分钟的内容。为此,她反复观看,写下了6000字的底稿。三人各自写完底稿后还花了2天的时间进行排练。
“她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时还感动得哭了。”李宛潞的妈妈说。
为何会选择这部影片呢?手语老师李晓文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残障人士就跟帕丁顿熊一样,他们也需要融入,而影片中帕丁顿熊的故事就跟他们的经历很像。”
百名“爱心引路人”体验无障碍设施
身为残障人士的陈姨不仅仅是一名观众,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爱心引路人”志愿者。而广州图书馆也是他们体验的一环,他们将把自己体验到的无障碍设施情况反馈至“零距离——无障碍出行APP”中,成为其他残障人士出行的指南。
当天,除了广州图书馆外,100名“爱心引路人”志愿者还在花城广场、海心沙公园、广州中轴线等地域,进行无障碍设施体验与调查工作,亲身体验广州最大的无障碍设施之一(广州大剧院——无障碍通道)。
参与活动的残障人士,有些还是第一次走进电影院。
“广州图书馆的无障碍设施真的做得不错,我们残疾人出行很方便。但广州大剧院的无障碍坡道虽然有,但我们感觉要爬上去还是很艰难。”“爱心引路人”项目负责人黄丽坚告诉记者,这条无障碍通道,坡度很大,50辆残疾人轮椅,几乎无一能够单独完成这段无障碍通道的行程。
“我们在广州11个区域的出行体验中发现:无障碍设施建设虽已渐趋普及,但不少地方存在建设流于形式、不实用,助残设施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残疾人士的日常出行仍有诸多不便。”她说。
以残助残,打造无障碍出行APP
为给在广州的残障人士、老年人、行动不方便人群提供无障碍出行的指引,明心康智服务中心组织100位残疾志愿者参与实地调研的无障碍数据采集工作。鼓励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人残而不废,发扬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用自己的能力与努力回馈社会,以残助残。
据悉,残疾人志愿者将在广州市区的无障碍环境及设施使用情况调查,集中调查主要地点为:广州市内便民办事的社区服务中心、残联机构、康复治疗的医院、购置和维修残疾人辅助器具的服务中心、公园、图书馆、商场购物、药房、银行、饮食餐厅、旅游景点、客运站、公厕、邮局、通讯和文化娱乐等16个类别3600个地点进行无障碍设施的调查核实与体验,并对体验结果进行汇总梳理。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零距离-无障碍出行APP”的建设工作,并在7月14日上线启用。10月份,该项目还将汇编制作一本《与爱同行:无障碍出行手册》,完成广州市及周边地区集图书、地图、手机APP于一体的无障碍出行的指引,公布所有无障碍设施位置,供市民使用,方便残障人士无障碍出行,同时为相关部门完善无障碍设施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