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前夕,他们走进花都一所学校做了这件暖心事!
全国助残日刚刚结束,“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如果这两个特殊的人群相遇,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5月21日,一节特殊的课在花都区炭步镇第二小学开讲。在讲台之上的不是他们的老师,而是三位肢体残疾人:残奥会冠军周杨静、作家李允平以及硬笔书法家陈智峰。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引发孩子们雷鸣般的掌声。随后,广州市肢残协会为32位困难小学生送出了学习用品大礼包,勉励他们好好学习。
32名困难学生获赠助学大礼包
作为受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在人们的印象中,残疾人往往需要人们的帮助。不过,广州市肢体残疾人协会却做了一件特别的事:在花都炭步二小,他们组织了一场“励志助学”,通过励志残疾人的奋斗故事,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
“虽然我们是残疾人,但是我们中也有很多正能量的奋斗故事,虽然我们不是特别有钱能资助孩子们,但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们通过这种特殊的‘励志助学’有所得、有所感,尽我们残疾人的力量为社会多做贡献。”广州市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吴汉斌说。事实上,吴汉斌本人就很有故事:他是全国残运会轮椅网球团体冠军、单打、双打冠军的获得者,此前是多哈亚运会火炬手、广州亚残运会火炬手。
除了“励志助学”,市肢残协会还联动社会资源,为困难学生进行了资助。本次活动中,就有32名小学生获赠市肢残协会和爱心企业送出的学习大礼包,包括学习用品和保温饭盒等。
本次活动请来了残奥会冠军周杨静、作家李允平以及硬笔书法家陈智峰,他们的故事获得了孩子们雷鸣般的掌声。吴汉斌表示,市肢残协会将以炭步二小为起点,将“励志助学”打造成残疾人回馈社会的品牌活动。
周杨静: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
“人生总是充满意外的,只有活在当下,才无怨无悔。在我2岁的时候,一次意外的车祸夺走了我的右腿,从此我的一生就此改写。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只有事实才能说明。曾有人问我,你2岁就变成这样,不会觉得很可怜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可怜,因为我有疼爱我的亲人,有关心我的师长,有理解我的朋友,还有给我自信的体育运动,还有给我动力的梦想,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不孤单、不感伤、不抱怨,我喜欢欣赏沿途的风景,沉醉追梦的感觉和挑战的快乐……”炭步二小的讲台上,周杨静侃侃而谈,向孩子们讲述着她的感悟。
11年前,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2008年,周杨静和队友获得了中国残奥会上残疾人赛艇的第一块金牌,创造了历史。
周杨静是广州人,出生于1981年,两岁时,一辆驶过家门口的拖拉机,夺去了她右腿的大部分。周杨静曾在天河某公司担任职员,从2003年开始练习击剑,只练了四个月就在当年的第六届残运会上夺得团体铜牌。2006年,周杨静随广东轮椅击剑队再次获得第七届残运会团体铜牌后,回到广州改行练习赛艇,并与单子龙搭档,最终斩获残奥会金牌。
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获得冠军前,她只学习了一年半的赛艇,甚至在接触赛艇前还不会游泳。那么,短短时间训练后创造历史,背后有怎样的秘密呢?周杨静淡淡一笑说,这是“运气”,而“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 。
李允平:文学让我更有尊严地活着
56岁的李允平则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一直与轮椅为伴,然而她同时也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是广州亚残运会火炬手。
“由于身体原因,读不了书,蜗居在家,没有工作,是我年青时生活的常态。残疾,可以说是我的宿命,这句话大家听来无疑是伤感的,我只能像接受我出生城市,我的种族文化那样,坦然地接受它。痛苦过后,我认真思考了自己的未来,从离开校门起,我就痛下决心开启艰难的自学之路。” 李允平说,她从小就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到户外玩,于是,书本就成了最好的朋友,她可以捧着书坐在桌前、窗下一动不动地度过一天。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她也开始协作,想心里所想的都写了出来,并不断投稿,没想到终于斩获了第一个奖项,而这也进一步激励了她。
李允平从18岁就开始从事个体印刷经营,一直干了20年,在广州市残联工作12年,任《广州D视角》杂志责任编辑。2008年当选为“亚残运会”火炬手,她高举火炬见证残疾人的自强不息;她还与人合编合著出版了四本散文集《人生如歌》、《绽放的红棉》、《他在播种春天》、《心与文学同在》;还有一本个人散文集《与梅同醉》。2016年7月,她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
“以上这些,我认为是上天对我付出努力后最美丽的馈赠。”她说,“文学是灵魂,它可以使人内心平静如水或波澜壮阔,幸庆的是,在轮椅的岁月里我能与文学共生,坚信‘我思我想写我心’的信念,文学让我更有尊严地活着。”
陈智峰:几十年坚持练就一门书法艺术
64岁的陈智峰拄着双拐出现在现场,爱好硬笔书法多年的他,自学《汉曹全碑》碑帖,近年来,通过摸索和研究,采用自创的笔法和技巧,用钢笔(美工笔)写出了在隶书中只有毛笔才能写出的“蚕头雁尾”的效果,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和特色,得到了专家和评委的认可,作品多次在区、市、和全国赛中获奖。如今,他已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曾有一位书法家说过,书法家大多是大器晚成的。回顾一下自己所走过的历程,的确如此。俗话也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硬笔书法这条路,我陆陆续续走了几十年,也可以说准备了几十年,在这个过程中,要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练,休息日也不能例外,的确比较辛苦。我也曾经有过畏难情绪和放弃的念头,但还是坚持了下来,这才终于迎来收获成果的今天,圆了梦寐以求的书法艺术之梦。”他分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