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渴望”成真,50位“爱心引路人”登上广州塔
“爱心引路人”志愿者团队由100位残障人士和20位资深义工组成,该项目也被纳入了2019年第六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项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外出游玩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残疾朋友而言,这只能是个奢望。 一年一度的助残日即将到来,5月7日,50名参与“爱心引路人”的志愿者登上广州塔、乘坐有轨电车,体验无障碍出行,实现了“轮椅上的渴望”。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将实地调研无障碍数据采集工作,预计下月底将推出“零距离”手机APP。“爱心引路人”登上广州塔
“第一次登广州塔,很兴奋!”5月7日,今年50岁的视障者谭阿姨在69岁母亲的陪护下,第一次登上了广州塔,虽然看不到眼前的情景,但通过上升的电梯和脚下的略微晃动,她感受到了不同。 除了视障,谭阿姨的身高只有约1.3米,在人群中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孩。因为不足七个月大时早产,当年的医疗条件也不够发达,给她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几年前,她只能蜗居在家,或者依靠母亲出行。如今,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无障碍设施越来越便利,她不仅走出了家门,还成为了“爱心引路人”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名领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为残障人群和行动不便人士出行提供方便和指导。同样登上广州塔的还有黄阿姨全家,已经62岁的她是一位肢残人士,在轮椅和家人的协助下,她如愿登上广州塔。“如果没有这次‘爱心引路人’活动,我恐怕都没有机会登上广州塔。”她说,陪伴她前来的还有智力残疾的儿子。
残疾人为残疾人“引路”
据悉,“爱心引路人”志愿者团队分队12组,由100位残障人士和20位资深义工组成。他们将希望通过“实地调研无障碍数据采集工作”督促建设无障碍环境,让残障人士无需他人帮助而能实现自我照顾。该项目也被纳入了2019年第六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项目。自2019年1月开始,明心康智服务中心计划组织6场“轮椅上的渴望”无障碍出行体验活动;每场活动将由50位残健人士组成,感受目前广州的公共交通及公共设施、景区和公园的无障碍设施的真实状况:轮椅人士可否单独乘坐除地铁及其他交通工具?景区及公共场所有没有无障碍厕所?设置无障碍厕所、盲道、斜坡等设施是否达到使用标准?
本次活动已是第4次出行体验,在人数上和体验地点上有一些新变化——让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需自行乘坐地铁、公交车、出租车、自驾残疾人专用车等前往广州塔集合,实行“伤健共融、一对一照顾”的帮扶形式,推着轮椅登上广州塔,并乘坐广州第一条有轨电车游览珠江沿岸。项目负责人黄丽坚表示,组织残疾人外出体验活动,目的是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放松心情;同时,让残疾人亲身体验和调查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提高他们感知、认知、参与社会的能力,融入社会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本次走访广州塔,我们感觉很多无障碍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但是有些东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残疾人只能登上部分楼层,某些楼层之间只能爬楼梯。”她说。
6月底前将推出“零距离”手机APP 按照计划,该项目将组建100位残疾志愿者成为“爱心引路人”,实地调研无障碍数据采集。调研范围包括广州市内各区便民办事机构、残联机构、康复治疗的医院、购置和维修残疾人辅助器具的服务中心、公园、图书馆、商场购物、药房、银行、饮食餐厅、旅游景点、客运站、公厕、邮局、通讯和文化娱乐等16个类别3600个地点,并对体验结果进行汇总梳理。 针对残障人士和老人使用电脑不便等问题,该项目将由专业人员通过专业编程,完成一个广州市区域可供50000人使用,具备3600种无障碍设施详细数据和无障碍出行攻略的“零距离”手机APP应用程序,并将制作一本180页/2000册,集图书、地图、手机APP于一体《与爱同行——无障碍出行手册》。该《指引》将具备详细数据和无障碍攻略,使用者可根据颜色、登载的图标、索引等方式查找到目标线路和目标设施的信息,也可通过手册了解无障碍设施的功能及使用注意事项。该《指引》的完成将进一步丰富广州市信息无障碍建设,极大方便了残障人士出行、就医、办事和生活购物。据黄丽坚介绍,目前“零距离”手机APP已经初步搭建,将于今年6月底上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