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协会举办文学公益讲座
2018年6月15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3号报告厅,来自广州市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协会会员及中图读者、中图志愿者、广东狮子会华文服务队郑雯雯队长等等嘉宾,共60多人齐聚一堂,参加由协会与中图“无障爱读书会”联合主办的以“文学表达式——生命欣然的广州”为主题的公益讲座。
这天,协会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梁凤莲女士为主讲嘉宾;著名主持人、作家,广东电台原主任编辑,坚持十余年以文助残的丘丽萍老师为讲座主持;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副主席、作家、诗人、资深媒体人邓毅富老师点评梁老师的创作及她的《应愿之地》散文集。
梁凤莲老师是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多伦多大学东亚系东亚研究所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共出版过个人著作32部,文学功力非常深厚,就像主持人丘老师所说的:“梁老师很亲和,有学者风范,却没有学者的架子。”
梁老师为这次讲座准备的课程,原计划是在大学里讲一个学期的,她特为这次讲座作了压缩,因此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和丰富。梁老师作为一名从事岭南文化研究的专家、广府文化大家以及著作等身的本土作家,她对广州以及本土文化有着使命感般的情怀,都充分体现在她的讲座内容里。她谈到了广州人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与气质上的不同之处;对广府文化曾经被广东文坛边缘化的痛心;以及作为写作者需要跳出“个人抚摸式”的写作,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认真的思考,要学会哲理的思辨等。梁老师还谈到了我们需要警醒现在的网络文学过于庸俗化的问题。
梁老师为了提高我们写作者的视野,还特别提到,广州在近现代对中国历史曾起到过的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州在历史上曾是令人骄傲的“四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路的发源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如果没有我们广州的许多仁人志士的大力推动,中国的近现代史将很有可能被改写。
这次讲座,我们不但被梁老师对广州深深挚爱的那份情怀所感动,同时也体会到她对我们这群特殊作者的关怀之情。
梁老师开场的一番话颇令人感慨:“请大家一定要为自己喝彩,从协会出版的《珠江左岸》合集里,我发现你们这些作者都特别的真诚,特别的纯粹,你们不忘初心,一直怀着对文学的那种愿望,砥砺前行的实践……”梁老师答应举办的这场公益讲座,并带来自已的一批书赠送给协会会员,是源于由此至终对协会的认可,并在讲座中一再期望:一个人讲几句好话并不是什么难事,真正难的是把这种情怀默默地融入到行动中,而这,也是最让我们动容的地方。她真诚地希望我们能坚持本土的文学创作,根据自身的条件,关注、挖掘我们这片赖以生存的沃土,感知她的丰润,记录下来广为传播,代代传承。
梁老师刚上讲台,就有人注意到她右手衣袖上有一圈白色的东西围在手腕上,是白衬衣的袖子突出来吗?让人纳闷,后来她的好朋友邓毅富老师“爆料”,我们才恍然大悟,那圈白色不是衣袖,是纱布!梁老师昨天还在医院看病,今天就在这儿给我们讲课,精神抖擞、滔滔不绝,整个讲座下来没喝一口水,足见她对这次公益讲座的重视和对我们残疾写作者的诚意。
传道授业需要情怀、诚意,传承、发扬一种文化也需要这份情怀、诚意,梁老师作为一名广府文化大家,她的情怀与真诚,她弱小的身躯里所迸发出来的能源,是我们感受最深的,也是我们这些已然“在路上”的作者最应该学习的。讲座结束后,协会朱建平副会长和秘书长李允平向梁老师赠送两套会员作品集,大家热情地请梁老师在她的散文集《应愿之地》上签名,并一起合影留念。
邀约名家开讲座,对开阔和提高协会会员的视野和写作水平大有裨益,协会将继续争取和开拓社会资源,与会员齐进共勉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