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导盲犬“合法”搭公交 地方要制定相应配套政策

作者:唐孜孜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发布时间:2018-01-22
  南都讯 记者唐孜孜 发自北京 日前,交通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我国未来到2035年推进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的行动纲领。其中提出,各地要研究制定导盲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配套政策,加紧完善各领域无障碍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宣传贯彻一批关键标准。
  “导盲犬进地铁”或不再被拦
  导盲犬能否随盲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已被讨论多次。去年11月,北京市某盲人旅客和她的导盲犬就被拦在地铁入口外,双方交涉多时仍不被放行。对于导盲犬工作的规定,各地情况不一,多数地方规定导盲犬“持证上岗”,并佩戴防护用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1731万视障人士,持证上岗的导盲犬只有116条,导盲犬乘坐公交工具时是否必须佩戴防护用具,也备受争议。因此,导盲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合法性”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意见》,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完善的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其中明确要求各地要研究制定导盲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配套政策,加紧完善各领域无障碍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宣传贯彻一批关键标准。这也意味着,“导盲犬进地铁”或将进一步开放。
  老人邮件将全部按址投递
  此外,《意见》还提出了推进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总体目标:到2020年,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出行服务适老化水平和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无障碍交通设施设备不断满足出行需要,无障碍交通运输服务的“硬设施”和“软服务”持续优化,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到2035年,完善的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全面、无缝衔接、安全舒适的无障碍出行服务环境持续改善,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基本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美好生活的出行需要。地方政府需将老年人、残疾人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
  《意见》还提出了两年内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的具体目标。如,到2020年,新建或改扩建的铁路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城市轮渡、国际客运码头(含水路客运站)、民用运输机场航站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实现全覆盖。
  《意见》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新增公交车辆优先选择低地板公交车,500万人口以上城市新增公交车辆到2020年全部实现低地板化。有条件的铁路客运站、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二级以上客运站、邮政营业网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等老年人、残疾人引导辅助服务覆盖率有效提升,力争实现无障碍服务设施全覆盖。
  《意见》也对邮政提出了任务要求,即对老年人、残疾人的信件、印刷品、汇款通知等也要在2020年实现邮件全部按址投递。
  观察
  导盲犬“证”找谁办理?
  如何办理?如何生效?
  去年11月,广州丫髻沙岛上的中国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成立两周年,广州首批本土训练的6只导盲犬顺利毕业并与盲人配对,填补了多年来华南地区无导盲犬基地、无本土导盲犬的空白。然而,建立基地仅仅是便利盲人出行的一个开端,导盲犬上路依然挑战重重。
  “之前尝试过联系一些景点,想带导盲犬进入,但是对方表示很为难,他们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还是很难,他们会把导盲犬当做“动物”而不是工作犬。“最重要的是科普,公众的观念的转变。”
  无证难行,出行“讲情”,导盲犬“身份证”的办理一直困扰该基地。南都记者一直跟踪报道该基地的导盲犬的培训情况,发现通过事先预约和沟通,导盲犬暂时可以进入少数公共汽车和商场,但在其他地区,“无证”对导盲犬、盲人、公共交通单位三方还是一个挑战。找谁办理?如何办理?如何让相关公共交通单位认可证件的有效性?这些问题都让人困惑。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导盲犬社会化训练中,无法进入公共场所会给随后导盲犬与盲人的配对、磨合以及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希望相关机构部门也能够划定导盲犬可进入的区域。
  据基地理事长何利标介绍,现在市残联已指定残联维权部着手制定广州导盲犬使用与出行政策条例细则,但此项公益是多年的空白,制定细则与协调相关单位,还需先普及导盲犬知识、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无相关公益政策细则,导盲犬的训练基地也难以坚持。同时,预备导盲犬出行训练,上公交、入地铁、搭的士都是导盲犬必备功课。何利标呼吁相关部门呵护好广州导盲犬公益这个星星之火,让广州导盲犬出行无忧,也方便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