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广州市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协会第一本年刊《珠江左岸》问世

作者:李莹姬 | 来源:广州市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协会 | 发布时间:2017-10-20

十载笔耕文学路,一心创作写春秋
——广州市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协会第一本年刊《珠江左岸》问世

 

 

  2017年10月13日,花城广场的上空阳光普照,“小蛮腰”巍然耸立在不远处,坐落于广场一侧的广州图书馆闪耀着朴素而动人的光芒。

 

  在广州图书馆内,由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主管,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广州市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协会、广州图书馆主办,广州市六榕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协办的年刊《珠江左岸》(2015年-2016年)分享会热烈举行。年刊作者、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副主任伍智敏、广州图书馆文献流通部副主任罗逸生、广州市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协会副会长朱建平、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及广东电台前著名主持人丘丽萍老师、资深媒体人及广州市“笑助会”创办者晴天老师、广东狮子会文化艺术委员会李靖夷、广州市六榕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邓绮雯主任等逾50人出席了分享会。

  广州市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协会秘书长李允平、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负责联系文学协会工作的麦卓欣共同主持本次分享会。广州图书馆文献流通部副主任罗逸生为《珠江左岸》的首发献词,随后,朱建平副会长代表协会赠送《珠江左岸》给广州图书馆、广东狮子会收藏。 

  主持人邀请朱建平副会长、丘丽萍老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助理研究员江澜老师到台上就座,展开文学心得分享。

 

  朱副会长概述了协会成立10年以来的文学创作成绩,分享了协会的主要活动情况。朱副会长也谈了自己的创作情况,他先后出版了两本作品,一是自传体叙事小说《慧眼》,二是游记《开眼》,共43万字。朱副会长在20多岁的时候不幸失明,却不屈服于后天残缺的命运,在越挫越勇中重获新生。朱副会长戴着一副墨镜,却拥有着一颗无比通透的心灵,带领着协会锲而不舍地朝文学殿堂进发。《珠江左岸》的“散文部落”栏目中,收录了责任编辑陈楠的一篇《他让我们“开眼”了》,正展现了朱副会长带给人们别样的启示及宝贵的启迪。朱副会长早已成为了残疾人写作者的膜拜对象,也感染了众多健全人。

 

  丘老师从2007年起,坚持在写作上为广州市残疾人提供义务教学,带着学员们走出家门,到中山詹园、肇庆星湖、珠海长隆海洋世界等地采风。丘老师感慨到,10年前,我是写作班唯一的省作协会员,如今目光随意一扫,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左一个,右一个都成了省作协会员,这也是咱们坚持学习所取得的结果,不学习会变残,学习让我们变得丰满。丘老师回忆着写作班10年以来的点点滴滴,台下学员们的思绪也跟着飘往从前,文字让师生结缘,让残疾人的现实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变得饱满充实。丘老师也是广东狮子会的一员,特别富于大爱之心,学员们对丘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丘老师的话语引起了此起彼伏的开怀笑声与热烈掌声。

 

  江老师是德语语言文学硕士,潜心于德语文学与古罗马文学的研究,交付出版的有《古罗马诗歌史》等三部专著,共一百多万字。江老师给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曾经在讲台上挥斥方遒的他,因病致残后必须依靠轮椅代步,只能退居二线在图书馆工作,同时遭受到失业、失婚、失意、治病负债等重创。所幸,江老师心中一直有个文学梦,治病休养期间,他惦记着它,在文学梦的支撑下,江老师恢复了意志,积聚了斗志。回归校园来到图书馆工作以后,江老师一边挣钱还债,一边翻译,独立或合作翻译出十多本书,并发表一些学术论文,破格评上助理研究员。江老师计划创作关于“神仙”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圆他中学时就已有的梦想。听着江老师缓缓道来的一切,看着眼前这位温文儒雅的学者,听众们谁都难以把他与苦难联想到一起。江老师的研究领域是高端大雅的,他的学术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坚强豁达地直面苦难的态度更动人心魄,纵然坐在轮椅上,江老师的形象却是魁梧有力的,让众人心生敬意、由衷钦佩。 

  接着,是朗诵环节。广州图书馆管理员李芷筠朗诵了旻旻创作的诗歌《和声音起舞》,充分展现了一位“轮椅姑娘”的内心世界,“她给我动荡的灵魂生机勃勃的灵魂/她给我两个轮子的椅子/她让我坐成一本分好姑娘……”广州图书馆管理员凤莎莎朗诵了陈楠的散文《梦想,在彼岸》,鼓舞着人心,“人生奋斗,也许很多时候都如在大海中航行,每天枯燥地看着大海,辛苦地与风浪搏击,却发现要到达目的地依然遥遥无期。直到有一天,一座美丽的城市忽然在远处出现,看着它,我们会觉得,自己之前的付出,甚至挣扎都是值得的。正是一路的坚持,才换来了今天与它的亲近。”最后,由朱建平副会长朗诵《岳阳楼记》,他的声音浑厚,富于磁性,仿佛专业的广播主持人,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涵盖了最砥心励志的含义。

 

  分享会尾声,文友们意犹未尽,主持人寄语“希望大家都享受到文字带来的快乐!”

  我摩挲着手中的《珠江左岸》,大16开近150页,凝聚了多少残疾人文友的心血,应感恩多少个热心单位,多少位热心人士的扶持。回想我作为责任编辑陪着它走过10个月的路,想想协会成立于2007年,文友们更花费了10年的时间“一心创作写春秋”,克服难为外人道的种种艰难困苦,积累深厚的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珠江左岸》,感慨良多。年刊中对广州市残疾人文学创作状况的综述一文《逆风飞翔:我们前行的姿态》写到“协会在会员人数不到80人的情况下,先后出版了20本书”,“广州市残联先后策划出版了三套《从心出发》系列广州市残疾人文学作品丛书”,“协会曾开办和目前长期开展文学活动的有三个项目:一是广州市残疾人文学特工班“相约星期三”写作课;二是南方电视台喜剧创作导师晴天专门为协会20多名会员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影视编剧入门》课程,帮助部分会员学有所成,进入一个专业的创作公司工作;三是协会与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签署协议,共建“广州市残疾人文化艺术进社区示范点”,依托广州市六榕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月定期组织残疾人进行读书活动。”

  《珠江左岸》的内页、封底均引用了冰心作家的“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确实,因为有了爱与同情,残疾人作者们虽然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能够热爱生活,追寻梦想。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千山万水,蜿蜒曲折,难以攀行,不是顺着两行泪水就可以找到方向,于是,我们选择了直面坎坷、笑对苦难,跨过一道道“天堑”,开辟通往文学殿堂的路途。我们期待第二本、第三本……年刊的出版,我们期待协会拥有下一个十年,再一个十年……我们衷心祝愿人道主义文学一路欢歌,唱响花城的每一个角落,拨动珠江新城的每一寸肌理,将大爱洒满珠江沿岸,打造东方巴黎左岸,滋养亿万颗心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