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麦贤得妻子李玉枝—— 40年创造医疗护理奇迹
四十多年一路过来,经过了很多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自己都在心里安慰自己、说服自己,咬咬牙,一定要挺过去,因为这个家庭不能没有我。”李玉枝(左)40多年为英雄麦贤得(右)撑起一个家
一张珍藏的老照片上,英雄麦贤得军装笔挺,笑容灿烂。40多年前,李玉枝首次从照片中看到麦贤得,决定接下照顾英雄的重任,获得父亲大力支持。
如今,在广州市海珠区一个海军部队家属大院里,这对老夫妻广为人知。丈夫麦贤得在1965年“八六”海战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被国防部授予“钢铁战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老党员李玉枝这些年来,悉心照顾有严重后遗症的丈夫,创造医疗护理史上的奇迹,使麦贤得从一级伤残病人,到能正常生活,她被授予“战斗英雄好妻子”荣誉称号。
去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李玉枝家庭被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而今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麦贤得颁授“八一勋章”和证书。
为英雄撑起一个家
“党和人民给了老麦第二次生命,他不容易,我们不能亏待他,得让他有正常的家庭,有说有笑,有天伦之乐。”李玉枝说。
当年“八六”海战,参与作战的麦贤得脑部严重受伤。后来虽脱离生命危险,但因脑浆流失过多,在历经四次脑部手术后,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几乎全部丧失,智力相当于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同时右边肢体萎缩,并留下严重的外伤性癫痫,时常发作。当时,医学专家们反复研究认为,如果有一位心地善良又有责任心的姑娘,能作为他的终身伴侣,创造温馨的家庭生活、细致周到的护理,或许有助于他的康复。
就这样,组织为麦贤得向李玉枝抛出绣球。那时的李玉枝刚参加工作不久,正在公社担任妇联干部。麦贤得是她心目中的英雄,但要成为英雄的妻子,终身陪伴一名残疾的丈夫,李玉枝觉得太突然。
身边的亲戚朋友也劝她:好名声不能当饭吃,幸福是一辈子的事情。
“如果谁都不愿挑起这副重担,他的健康岂不是越来越糟,今后的日子又怎能好过?我自己也要向他这种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学习。”李玉枝说,“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这样,我也希望有人来照顾我。这样想,就没有了负担,做事坦坦荡荡。有了爱心和善心,就会很自然地、体贴地照顾这个人。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惊天动地的事。”
就这样,她告别公社妇联的工作,用自己全部的爱,照顾、护理好麦贤得,让他不仅病情尽快好转,还有一个正常人的家庭。
1972年6月1日,李玉枝和麦贤得正式结婚,如今已走过45年。
老麦不能没有我
在军属大院里,他们经常携手在外散散步、说说笑。麦贤得出汗了,她就掏出小手帕,为他擦擦汗。走到公园的健身器材旁,她就顺手把丈夫的手放上去,让他锻炼锻炼。她抚摸着丈夫的脑袋,说:“前面是有机玻璃钢,对他语言中枢有影响。”麦贤得听着,回头对她笑。默契的肢体语言,胜过千言万语。
“四十多年一路走过来,经过了很多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自己都在心里安慰自己、说服自己,咬咬牙,一定要挺过去,因为这个家庭不能没有我。”李玉枝说。
刚结婚时,李玉枝心中既有对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也深知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一天深夜,一阵异常的声响,把李玉枝从睡梦中惊醒。麦贤得的癫痫病犯了。只见他大叫一声,随即两眼发直,口吐白沫,脑袋一个劲地往墙上撞。那魁梧的身躯因痉挛缩成一团,不停地在床上抽搐。
李玉枝急得束手无策,眼泪直流。闻讯赶来的部队军医对麦贤得进行了救治,他终于安静下来。医生告诉她,麦贤得受到刺激、过度劳累或兴奋,随时有癫痫发作的可能,如处理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从那以后,李玉枝一门心思花在护理丈夫身上。2015年除夕夜,李玉枝受邀出席春晚,节目录制完,她回到酒店顾不上休息,连夜赶大年初一的头班飞机回广州,进家门第一句话就是:“老麦在哪儿?”他们在不平凡的人生中享受平凡的幸福。在李玉枝珍藏了30年的书信中,有结婚不久麦贤得第一次写给她的信,只有“玉枝,你好”四字清晰可辨。在其他信件中,言语中无不温馨,例如有信上写:“麦,以后写信来不要称呼亲爱的,怪不好意思的,老夫老妻,我看别来这一套。你千万要保重身体,孩子们也是这么希望的……”
曾经,有心理学者让李玉枝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件事,她写的是:一个幸福的家、老麦早日康复、儿女长大后回报社会、我的付出无怨无悔、为党和人民作贡献他们不会忘记。
奇迹
麦贤得已连续8年没发病
如今,麦贤得已连续8年没发病。这个奇迹是李玉枝创造的。
“我四处拜医求教,买回了很多种医学护理书籍,自学各种药理和护理知识。”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李玉枝戴起眼镜,把一本本医药书籍由新翻到旧,她也每天记录丈夫的情绪和身体变化情况。
如今,她学会了“察言观色”:闻到丈夫口中有异味,便知道他上火了,要煲汤煮凉茶,多加蔬菜和水果;看到他情绪烦躁,便知道他头部不适,要尽量分散他的注意力。
记者采访时,她摆弄起桌面上的药瓶,说:“老麦一天要吃好多药。”看着老麦喝药,她眼睛里,满满都是关爱。记者获悉,麦贤得每天要服用六七种药,最多时达十多种,每天吃三次,李玉枝总是细心地分好药片,准备好温开水,端到丈夫面前。长期服药有时令麦贤得感到厌烦,情绪不好就不肯吃。每当这时,李玉枝总有办法哄他:“吃了药身体才会好,才能上舰保卫祖国。”麦贤得一听能重返自己热爱的岗位,能为党和人民服务,就又肯把药吃下去了。
长期服药,李玉枝很担心丈夫的身体吃不消,于是省吃俭用,为丈夫买营养品、进行食疗。最初时,李玉枝每月只有30多元工资,于是利用下班空闲时间,在屋前屋后开垦出几块荒地,种菜、养鸡、养鸽、养兔,保证麦贤得每天能吃上新鲜的鸡蛋和蔬菜,也能喝上自己养的家禽煲的汤。
为了稳定麦贤得的精神,李玉枝为他买来笔墨纸砚,临摹、练字、作画。还在家里养了很多花卉和金鱼,让他照顾和打理,怡养性情。
教子
特殊家教中的和谐之家
李玉枝为麦贤得生了一双儿女——麦海斌和麦海珊。儿女小时候,对父亲一度有误解。李玉枝为丈夫和子女间架起一座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四口之家越来越和谐。
麦贤得因脑部受伤,以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烦躁、动怒。有一次,儿子约了几个同学,到家里制作护卫舰模型,麦贤得很感兴趣,也参与其中。谁知,他的制作方法与孩子们有分歧,突然情绪激动,抓起舰模,猛摔在地上……
父亲的病情,令儿女幼小的心灵承受心理压力。“我心里清楚,丈夫是真英雄,容易动怒发脾气也非他自己所愿。”李玉枝说。
于是她费尽心思。她经常给儿女们讲麦贤得在“八六”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你爸爸是个军人,他尽了一个军人的责任,保家卫国,不畏牺牲,对党和人民忠诚。”同时,还买来一些儿女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以丈夫的名义送给孩子,使他们感受到父亲的关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儿女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家教中,不断地融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