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好人 | 吕燕怡:耕耘十三年,带领残疾人曲艺团“唱出一片天”
花、掌声、省市区各类奖项……这是广州至今为止唯一 一支较具规模的残疾人曲艺团 —— 自强之星曲艺团磨砺13年取得的荣耀。而带领这支曲艺团打出一片天的,正是吕燕怡。
众望所归:
她被团员集体推选为团长
今年62岁的吕燕怡算不上是自强之星曲艺团唯一的创始者,却是为这个团付出了最多心血的人。2004年5月,荔湾区残联计划在岭南街组建一支以残疾人为主的曲艺队伍,时任岭南街文化站站长的她受命协助组建队伍。
一开始,曲艺团只有几位残康人士成员。大家对粤曲基本一窍不通,吕燕怡便找来专业的粤曲老师,利用文化站的场地对大家进行培训。没过多久,吕燕怡想到了一个问题:以大家的身体状况,演粤剧是不可能的,只唱粤曲又过于单调,是否应该吸纳一些懂乐器的人?她号召成员们在广州市范围内寻找有粤曲器乐才能的残疾人,逐渐集齐了器乐人才,自强之星成为拥有三十余位成员的曲艺团。因为是私伙局,团队平时的演出和培训经费只能通过交团费的方式凑齐。团费不够了,吕燕怡就自己掏钱购买道具,不计回报。
吕燕怡的用心让团员们有目共睹,创团不久后,她便被成员们一致推举为团长。
吕燕怡擅长器乐表演
且行且珍惜:
在不被理解中带领残疾人团队
除了吕燕怡,自强之星其余成员均为残康人士。演艺路上,他们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不解的声音。有人问过吕燕怡:“你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为什么要带着一群‘奇形怪状’的人搞粤曲?”听了这话的吕燕怡很生气,她说,成员们和普通人没有区别,他们的粤曲水平甚至比很多普通人要高得多。
有一回,在文化公园的演出台上,一名有肢体残疾的团员走上舞台准备演唱。不料台下有人大声说:“怎么给我们看这些?他们这样要怎么演?”在舞台一旁的团员曾伟平感到很气愤,他对台下的观众说:“别小看他们,他们唱粤曲,比你们很多人都要强。”这件事,让团员们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也让吕燕怡更加坚定要把这个团带好的信念。
当然,也有一些支持的声音让吕燕怡倍感欣慰:“这对我是一个鼓励,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他们优秀的地方。”
团训中的吕燕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曲艺团斩获大奖
虽然一路波折,自强之星曲艺团却正如他们的名字一样,自强不息。接受了专业的训练,配备了专业的人才,再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曲艺团开始在省市区的各个粤曲大赛中崭露头角,如在广东省第二届残疾人地方戏曲大赛分别获二、三等奖,在广东省政协粤港澳“四洲杯”粤曲大赛广州赛区获一、二等奖……除了团体获奖,成员也在不少个人比赛中拿过奖项。
自强之星曲艺团获得的部分团队或个人奖项
真正让这支曲艺团在广州名声大燥的是2012年的广东省首届粤曲私伙局大赛,自强之星曲艺团在获得半决赛的十大金奖之一后,又在决赛中一举夺得金奖第二名。吕燕怡清楚地记得,当时成员们撑着腿脚不便的身子去到顺德,在那里待了6天,大家原以为只能挺进半决赛。“拿到半决赛金奖后,我们甚至有些成员已经回到广州了,突然又被主办方叫回来参加决赛。大家立即赶回顺德,连夜重新编排节目。”
自强之星曲艺团在2012年的广东省首届粤曲私伙局大赛决赛上的表演
在这场比赛中,自强之星是唯一的残疾人私伙局,然而他们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拿到金奖的消息一传开,各大媒体争相采访自强之星曲艺团。广东省著名曲艺家潘邦榛还特地写评论称赞了自强之星动人的演出。吕燕怡至今记得,团员们在舞台上旋转着轮椅演唱的时候,台下的观众跟随着音乐高潮一次次地站起来为他们鼓掌。团员曾伟平说,那是他感到最难忘、最自豪、最赢得尊重的一场比赛。
团长别走:
她是曲艺团不能割舍的魂
其实早在2005年,吕燕怡就退休了。当时她有离开的打算,然而团员们却坚决希望她留下,因为在他们心里吕燕怡就是唯一的团长。团员们甚至表示如果她不带团了,曲艺团就会自动解散。不忍自强之星这个大家庭解散的吕燕怡便留了下来。
2012年斩获大奖后,吕燕怡感到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便在团内寻找接班人,可没有一个人愿意接班。团员们说:“团长这个位置只能是吕燕怡的,除吕燕怡谁都不能坐,她是我们这个团的灵魂。”
吕燕怡便继续留下来,一留又是好几年,同时还带领这其他团队。最多的时候,吕燕怡曾同时带过3个岭南街的艺术团,均是退休后仍然无偿付出。
吕燕怡现任团长的光扬粤剧团
吕燕怡曾任团长的华星民乐团
随着年龄一点点增长,吕燕怡最希望的就是自强之星曲艺团不要被人们遗忘,这些善良又有才华的残康人士们,能够得到多一点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