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竞赛 170残疾人同台竞技显身手
一边踩风箱、一边控制手中喷枪的蓝色火苗,秦柳青小心翼翼地制作一枚嵌宝石的项链吊坠,在高温烧灼下,一块极小的银块渐渐被制作成她想要的样式,在她旁边,还有两人在操作台前紧张地忙碌……
这里并不是珠宝制作作坊,而是第三届广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现场,这个项目的3位参赛者下肢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昨日,170多名残疾人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珠宝制作、盲人按摩等14个项目展开了激烈角逐,29名获奖选手获得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的“广州市技术能手”称号和证书。本次竞赛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办、广州白云技师学院协办,其中24名选手将代表我市参加今年11月举行的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
据悉,昨日参加比赛的共有12支队伍,分别代表广州12个区(县级市)。参赛的选手都是由各街道通过专门考察选拔出来的,均拥有较高的技能水平。竞赛项目共设4类14项,包括微机调试与维修操作员、网页制作员、计算机操作员、裁剪、缝纫工、广告设计师、摄影师、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美发师、保健按摩师、电焊工等。
据了解,获得前三名的选手分别获得1500元、1000元、500元奖金。本次参加竞赛的以肢残人士居多,也有不少聋人参加。计算机类虽然是本届比赛新设的类别,但后来居上,参赛人数最多,其中单是计算机操作员一项就有31名选手参赛。很多选手表示,计算机项目实用性很强,上手也不太难,在就业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市残联有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广州市打算推行“康园”社区工疗站,一方面进行重度智障人士的辅导性就业,另一方面让残疾人承担社区协理员工作,由政府购买岗位,帮助残疾人就业,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来支付他们的工资。
体验盲人按摩 记者连连称服
上午9时多,各项比赛陆续开始。在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比赛现场,记者看到,三位选手的操作台前放着一个透明的盒子,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制作出一个和盒子中的一模一样的吊坠。上届比赛获得全国冠军并在第六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亚军的林致碧这次代表番禺区参赛,她在新造镇开设的打金店已经营了10个年头。
现场担任裁判长的广州金银首饰公司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技能鉴定所所长关凌杰笑着说:“刚认识林致碧时,她还没结婚,现在小孩都上学了。”他还表示,广州从事珠宝制作的残疾人有很多,主要是这个行当很适合他们,只要视力和上肢没问题,都可以从事这项工作,而且,相对来说,从事这一行待遇也不错,一个月可以拿到几千元。
盲人按摩也是广州市的强项,有关负责人说,以前这一项都是和正常人一起比赛,只有这次才单独设立了比赛项目,参加者大部分是盲人或低视力人员。由于比赛还没开始,参赛选手和记者聊了起来。来自天河区的颜敏已经在天河东开了一家按摩院,主要提供慢性劳损、失眠、手指发麻等方面的治疗,生意不错,有按摩技师职称,从事这行已经近15年了。说话间他的朋友肖衡阳——另一位参赛选手不觉技痒起来,要给记者检查一下颈椎。不愧是高手,稍微拿捏了一下,他就发现记者颈椎很僵硬,“肯定是经常伏案工作,以后要多打打羽毛球,!”经过一番短暂的推拿,记者的脖子果然轻松了不少。肖衡阳得意地说,“别的不敢打包票,像这样的颈椎病,没我治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