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唱歌跳舞也能治精神病

作者:卢文洁 | 来源:广州日报 | 发布时间:2017-07-29

  精神病院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7月20日记者走进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探访,院方介绍,虽然有急性症状的精神病患者需要特殊照料,但慢性病人经过治疗情况稳定后和普通病人区别不大。

  而且,从去年年底开始,民政局精神病院引进专业社工治疗方法,用舞蹈、唱歌和表演剧的方式,为精神病患者上艺术形体康复治疗课。民政局精神病院还计划把它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康复项目,在国内进行推广。

  医院:要给病人更多关爱

  精神病院里到底什么样?不少人觉得精神病院比较神秘甚至是阴森,精神病患者比较“可怕”,都要被关起来治疗。真的是这样吗?昨日记者进入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探访,此精神病院为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也是全国在院病人数量最多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占地20多万平方米,这里并不阴森,设有18个病区,有很大的荷花池和农场,还是广州市花园式单位、广州市绿化先进单位。

  院内的氛围也不见得异样。除了病区外,民政局精神病院还有很多配套康复治疗场地,康复患者可以在医护人员组织下到户外参加多种康复训练,包括做手工、缝衣服、作画写字、打球、种菜养鸡鸭鹅等。

  民政局精神病院副院长周有才说,现在医院收治了1920名病人,主要是低保、低收入、“三无”人员等民政救助对象中的精神病人,还有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及由公安部门转进来强制治疗的精神病患者。患者中有精神分裂病人、抑郁症及情感障碍患者、脑外伤导致的精神病患者、老年痴呆患者等。“在专科精神病院里,我们收治的主要是慢性期的精神病患,急性发作的重症病人不算多。”周有才说,在一般的精神病院中,精神病患者会有冲动和攻击行为,但这种情况还是少见,并非主流。

  而且,现在有药物和检测手段能及早发现和诊断精神疾病,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不会出现对病人用器具固定手脚的情况。周有才说,在他们眼里精神病患者治疗稳定后和普通慢性病人区别不大,不要“妖魔化”精神病患者,社会各界应该对这类精神病患者给予更多关爱。

  病人:放松身心交到朋友

  精神病院为这个项目的推广成立了形体艺术治疗小组,由10名护士组成。

  “其实,刚开始我也抱着怀疑的态度,而且对这种治疗放不开。”形体艺术治疗小组组长朱珊珊说,不要说病人,刚开始自己参与时也会害羞,不习惯,身体动作也生硬。不过参加了几次课程后,逐渐愿意敞开心胸,真正参与其中、放松了身心。对朱珊珊来说,最难忘的就是病人的眼神变得更自信了,自发性的笑容也更加多了,最主要的是身心更健康了。

  今年54岁的病人王锦光入院已有8年,人称“光哥”,今天是他第四次上课。“很高兴啊,有人一起唱歌跳舞,做点小游戏,还能交到朋友。”光哥笑嘻嘻地说,他平时也喜欢唱歌,最爱的歌手是许巍,光哥还现场给记者唱了《故乡》的一段。光哥通过艺术形体课提高了歌舞水平,今年9月精神病院举行康复艺术节,光哥准备了小品、歌舞等三个节目。

  病人刘宣东入院更早,1999年就因为慢性精神分裂症住进医院。经过长期治疗,刘宣东现在病情较好,但自己感觉有时身心还是不稳定。上这种艺术形体课,刘宣东说对自己帮助挺大。艺术形体课的氛围非常热烈,病人在一起很开心,能交到新的朋友,也能帮助自己从不好的情绪中走出来。现在艺术形体课每月上一次左右,刘宣东还觉得太少了。

  不过,在患者中,王锦光和刘宣东配合度属于很高的。还有一些患者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参加。目前在已经开展过形体艺术治疗的四个病区,每次参与度为百分之三十至五十。

  尝试:还有书画、农疗等多种项目

  除了艺术形体治疗项目,民政局精神病院的康复项目还有多种。在医院的日间康复中心,记者就遇到一群从“洗衣班”回来的病人,他们去帮忙洗患者的衣服,还要晾晒和迭整齐。医院还有“工疗部”,康复病人在里面学着用缝纫机自己缝补衣服,夏天缝冬衣,冬天补夏衣。另外,医院还组织病人学机械维修,主要是修单车。

  目前,医院在精神康复新方法上有很多尝试,在音乐治疗、工疗等传统项目基础上,发展了书画艺术治疗、农疗、心灵茶座等新型项目。近三年全院平均每年参加康复训练、治疗的精神病人康复者约4万人次,每个工作日约有100名精神病人康复者到各康复项目点参加训练、治疗。

  艺术康复治疗:

  唱歌跳舞把病治好

  治疗流程

  评估:评估病人在认知、情绪、躯体、行为、交流等方面的障碍及残存功能,由此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上课:由经过专业训练的社工和护士作为授课老师,带着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在45分钟的课堂里载歌载舞。

  记者探访

  在日间康复中心的活动室里,记者现场观看了一次由4名护士带领16名精神病患者上的艺术形体康复课。护士先以歌声和笑容向病人打招呼,引导病人从座椅上起来,开始唱歌和活动身体。接着,大家跟随护士的节奏和音乐,简单地舞动身体,围成一圈跳群体舞,或者跳起双人舞,其间穿插唱歌。护士还引导病人找到自己的“小伙伴”,结成对子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很多小伙伴选择了唱歌,还有人选了歌伴舞。(记者 卢文洁 通讯员 印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