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腿有残疾 5年来奔波3000多公里帮助其他残疾人士

作者:魏方 | 来源:南方日报 | 发布时间:2017-06-29

 

越秀区残联的社工曾伟明腿有残疾,5年来却到处奔波帮助其他残疾人士改善家居,而顾不上修缮自家的小屋。日前,曾伟明作为“榜样人物”,央视的《秘密大改造》栏目免费为他的小家进行了改造。 28日,记者在越秀区残联见到了正在整理残疾人辅助用具的曾伟明:视障人士使用的语音导盲器、盲人手表,专为肢体障碍人士设计的浴室坐便、浴室扶手、厨房椅、淋浴椅,为听力残疾人服务的闪光门铃、闪光烧水壶等,他都反复擦拭,摆放整齐。做完这些,他轻舒了一口气,锤了锤酸软无力的右腿,笑着和记者聊起来。同事说,有些器具是曾伟明长期走访摸查后,反复与厂商沟通改造完善而成的。

“残联帮了我这个残疾人,我也要帮其他残疾人”

3岁时,由于某种原因,曾伟明右下肢出了问题,被确定为肢体三级残疾,走路比常人慢上一倍。今年50岁的他,2012年之前开残疾人机动车做“搭客仔”,月均收入可达5000多元,但高收入背后也隐藏着高风险。

越秀区残联领导得知他的情况后,与他促膝谈心,建议他参加残疾车驾驶员转岗培训,一方面掌握更多实用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转岗能使工作时间更稳定,也减少了危险性。曾伟明被打动了,开始学习电脑打字、计算机操作、办公软件应用……有了这些技能,加上还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学历,不少工作主动找上门,更许以高薪。但曾伟明却说:“残联帮了我这个残疾人,我也要帮其他残疾人。”最终,他选择到残联做社工,以便帮助更多和他一样的残疾人。虽然收入不多,曾伟明却说:“钱够用就行,能够帮助他人会更快乐。”

曾伟明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工作内容跟以往完全不同,工作量非常大。头两年,需要居家无障碍改造的残疾人家庭就有200多户,每户家庭都要上门摸查、设计施工方案、实施方案、验收等。这些家庭地域分散,有居住在白云区金沙洲小区的、海珠区聚德花苑的、天河区棠下小区的,每户家庭至少要上门两次。两年下来,不管刮风下雨,路途遥远,至少要上门勘查400多次。凭自已的身体可以胜任吗?在残联领导的鼓励下,曾伟明决定试试看。不久,在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他很快进入了角色。曾伟明说,“怀着同理心,为全区1.5万名持证残疾人服务,做他们的贴心人,快乐倍增。”

为安装无障碍设施,他“跛脚”行走3000多公里

这是一项琐碎而辛苦的工作,但残联的领导和残障人士都说,曾伟明做的很出色。

肢体残疾的肖伯家住农林街一栋楼的6楼,楼道没有扶手。上门评估现场环境时,曾伟明一瘸一拐地爬了6层楼梯,汗水湿透了衣背。仔细考察后,曾伟明建议,不单要楼道要“无障碍”,肖伯家里也可以“无障碍”。之后,曾伟明帮助肖伯在楼道里加装了扶手,洗手间安装了翻折扶手和贴壁式淋浴椅。肖伯对记者说:“现在走楼梯、上洗手间方便多了,楼里的其他老人和小孩都可以借力扶手上下楼,大家都要给他点赞。”

据残联的工作人员杰少,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家住越秀区文明路的李姨,肢体一级残疾;住在白云区金沙洲解困小区的陈叔和妻子刘姨,都是下肢残疾;家住北京路的残疾人陆叔,前几年中风造成身体半边瘫痪,一直依靠轮椅出行。在曾伟明的帮助下,经过“无障碍”改造后,他们都可以自由出行了。 “他每天的工作都是如此,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天气多么恶劣,他都主动上门,认真研究,直到找到改造的最佳方案,然后实施,最后进行工程验收。”受助的残障朋友则说,“一步,阿明都十分细致,不敢有半点马虎。”

这种工作,他一干就是好几年,几年里,他每天奔波在外勘察住房、联系厂商、监督施工,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改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还不是这些,而是与残疾人及其家人耐心细致的沟通。曾伟明说,“很多监护人因长期照顾残疾人,身心疲惫,对这个项目不理解、不支持,认为改造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不愿意动工,只能与他们反复沟通才能推进工作。”不过,他都出色地完成了工作。 “我自己身有残疾,对残疾人的生活困难深有体会。由我来为其他残疾人服务,他们会感到更平等亲近,更容易达成共识。”因为出色的工作,2014年,曾伟明荣登“中国好人”榜。至今,他上门服务行走的路程累计达3000多公里,相当于广州到哈尔滨的距离。

辛勤工作,成为值得信赖的“好大哥”

他的辛勤工作,让他成为残障人士心目中的“好大哥”。

家住芳和花园的老范因唐氏综合症而导致智力、视力、腿脚都有残疾。由于病情加重,老范上下楼梯看病都很困难。家人从邻居那里得知曾伟明是个热心人,便要来电话号码向他求助。得知老范的情况后,曾伟明马上帮他完成了相关申请手续,还亲自骑着三轮车为老范送去一台轮椅。

去年,国务院要求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这个“残两金“的补贴,是由曾伟明负责发放。曾伟明说,有时上边的补贴金还没“下来”,一些性急的残疾人就会打电话催他,他也毫无怨言,而是耐心解释。“谁让他们都叫我‘好大哥’呢”曾伟明笑着对记者说。补贴金一“下来”,他就马上加班加点赶紧发放。

有些残疾人也经常给曾伟明打电话,只是为了和这位“好大哥”谈谈心。曾伟明说:“一些重度残疾人因为长期呆在家里,难免心理孤单寂寞,也不擅长与人沟通,他们更愿意和我这个‘大哥’聊,我也很快乐。”

因为工作繁忙,他经常周六、周日都在加班,有时甚至把儿子也请来帮忙。在他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残疾人居家无障碍的档案摆放得整整齐齐。据越秀区残联介绍,5年来,曾伟明共帮助全区500多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居家环境改造,帮助4000多户残疾人家庭适配了辅助器具;在发放“残两金”中,累计服务5万多人次。如今,曾伟明的妻子已经退休,儿子也在读大学,央视的栏目组又帮助装修了房子。曾伟明说,“好人有好报,做个好人真的很快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