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失火困住精神病人
时报讯(记者朱小勇见习记者涂峰)昨日中午12时许,白云区增槎路松南街34号的一汽公交集团宿舍5楼突发火情,被独自锁在家中的精神病患者阿华(化名)及时得到解救。然而,精神病患者被锁家中却引起各方议论,广州市残联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会派有关人员上门了解具体情况,帮助阿华走出封闭的世界。据悉,起火原因未明。
精神病患者被困火场
昨日下午1时30分许,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火灾已被完全扑灭。在宿舍院子里记者看到惊魂未定的阿华,他的脸庞被烟熏黑,赤着双脚,身上披着厚厚的棉被,静静地坐在宿舍楼门前,神情中还略带恐惧。由于众人及时抢险,他没有受伤。据目击者梁小姐说,火灾就发生在这栋九层楼宿舍的5楼,当时阿华正在家中。
同住五楼的张伯说,大约中午12时许,他突然发现阿华的家中冒起阵阵黑烟,判断可能是家中失火,接着去敲阿华家的门,可是无人应答。于是,他下楼叫街坊前来救火并报了火警,还派人去通知阿华的父母。
消防员及时赶到救人
参与救火的文先生说,中午12时左右突然听见有人喊“失火了,失火了!”当即,他就和几个年轻力壮的邻居拿着消防器材冲上五楼,“当时阿华家的大门紧闭,从门缝中冒出阵阵呛鼻的黑烟。大家猛打大门,可是无人回答。”随后,他们借来工具将门撬开。“由于黑烟太浓,我们都无法进入救人”,文先生无奈地说。
此时,消防车及时赶到,数名消防员接上消防水带跑上五楼,经过数分钟火被扑灭,困在里面的阿华也被消防队员搀扶下楼。随后赶到的救护人员对阿华做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丝毫没有受伤,只是全身被烟熏黑。
阿华在家中不懂开门
据阿华父亲对前来调查的民警说,阿华20多岁,患精神病已数年。这次有事出门,所以独自将阿华留在家中。
据一位邻居说,阿华自己不懂得如何开门,有一次,阿华母亲回家忘带钥匙喊阿华开门,可是半天都无人应答。最后只好等阿华父亲回家时才打开门。
各方说法
精神病医生
锁住精神病患者不利于康复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医生许之驱说:“尊重、关心、帮助精神障碍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广州十多年前已形成了由民政、卫生、公安三方合作建立起来的精神病患者看护网络,而且建立了个人档案,随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跟踪看护。因此在广州城区几乎很少有精神病患者被锁家中的情况,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可能还有这样的情况。
据许之驱说,精神病患者只是患病,把他们锁在家里是不人道的甚至是犯法的。但之所以会出现被锁的情况,主要是精神病人监护多由家庭负责,精神病又是一种“高消费”病症,很多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费用,一些家庭因此而导致贫穷。
据许之驱介绍,如果正确认识和积极治疗,精神病患者是可以痊愈的,治愈后他们完全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而锁起来只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其他功能衰退,无法恢复。另外,还有医学专家指出,长期以来,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存在着一种事实上的歧视:将他们视为“高危人群”而惟恐避之不及。
市民
有攻击性的锁起来也不为过
不过,也有市民对把精神病患者锁在家中表示赞同。据市民陈小姐说,自己家楼下以前也有一个精神病患者,喜欢在楼道里跑来跑去,行为怪异,有时候还会过来撞你,让人觉得很不安全。陈小姐说,我也听说一些患者有攻击性,像前段时间报纸上介绍的那个挥舞着长刀的“武疯子”,竟然与警方对峙。如果不好好看住他们,很容易对无辜的人造成伤害。因此,我觉得把有攻击性的精神病患者锁起来不失为一个方法。
市残联
记下地址派人上门了解情况
昨日,记者就精神病患者被反锁家中一事咨询了市残联有关部门。据介绍,目前广州市建档立卡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有4万多名,由于自身病情的特殊性,他们只能呆在相对封闭的地方———家里或医院,而有些具有攻击性的精神病患者几乎都是被铁链锁在家中。
据市残联康复处处长梁炬介绍,10多年前广州开展了专门针对精神病患者的“解锁工程”,让他们走出封闭的地方,接受康复治疗、回归社会。
梁炬说:“我们只要发现一例,就会解锁一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落实患者的康复治疗费用。”在得知增槎路一名精神病患者被反锁家中的情况后,梁炬立即记下地址并表示会派人上门了解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