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进社区 服务到家庭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以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工作着力点,不断推动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向前发展,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居家康复服务让我走出了家门”
五层楼、100多级楼梯,对于平常人而言,是一段再平常不过的路了,但在2013年,对于因摔倒而导致右侧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平姨来说,却是千沟万壑。而如今,经过两年的居家康复服务后,平姨不仅日常生活完全自理,而且可以独自安全上下楼梯,并能够到附近购买蔬菜、猪肉等。那么,平姨享受到了什么样的居家康复服务呢?近日,记者去到平姨家中。
在平姨家中,治疗师阿文正在为平姨做日常的康复训练。只见阿文拿着一个暖水壶放在桌子上,让平姨拿着几个塑料圈套进暖水壶上,接着再拿出来;让平姨拿起筷子,把盆子里的红豆从边上夹起放到另一边;让平姨抓住一块布条的两边,卷起后向两边拉;让平姨坐在椅子上,双手合十紧握,不扶着拐杖,尝试独自一人站起来;让平姨独自一人依靠拐杖,走到洗手间洗脸,再把毛巾晾起来……“这些治疗,可以训练平姨的肌力、耐力、协调与平衡、精细运动等,在日常的训练中,我们还会借助轮椅带平姨外出,让她锻炼独自完成交水电费、买药品等任务。”治疗师阿文说。
“刚摔倒的两年间,阿平做什么都要人伺候,哪都不能去,心情非常低落,我都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唯有天天抽多点时间照顾她。但随着家里的孙子、孙女长大读书后,我既要照顾阿平,又要接小孩放学等,真的非常累。不过现在好了,阿平在治疗师阿文的帮助下,可以生活自理了,也可以独自且安全地外出,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我也放松了不少。”平姨的姐姐说。
“真的很感谢阿文对我的帮助,让我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不少,也减轻了姐姐的负担。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配合好阿文的每一个疗程,让自己往后可以独自且安全地乘坐公交车、外出看病、外出游玩等。”平姨说。
平姨的逐渐康复,是我区开展居家康复服务中的一个案例,这是我区为解决部分残疾人到社区康复站难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之一。2016年,社区康复站的治疗师克服各种困难,全年共为服务对象提供居家康复服务15032人次。
开展各项康复服务 助残疾人加快康复
“工作中,残疾人康复资助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区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我区完成4170人(件)次,资助金额11749859.64元。资助的项目包括精神科免费门诊、精神病住院资助、残疾矫治手术、成人肢体康复训练、0-14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聋人助听器适配和其他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等等。
而除了居家康复服务外,我区还不断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把社区康复与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结合起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实现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目标,构建了社区康复服务、评估转介服务、质量控制管理等“三大服务体系”,有力推动我区社区康复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区建立了13个社区康复站,实现每个镇街都有一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的布局,也让我区残疾人得到了就近就地的康复服务。
区残联还与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共同发起“爱心成就光明·慈善行”——从化区贫困白内障第二期复明工程,在继续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的基础上,引进爱眼基金会的10万公益基金,专项用于资助从化区居民翼状胬肉和倒睫眼疾的治疗费用。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全区共举行筛查活动96场次,筛查居民总人数3000余名,筛查白内障患者1156名,胬肉患者300名,有603名白内障患者成功接受白内障手术重获光明,脱盲率100%,150名胬肉患者接受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第三期白内障复明工程将在3月底启动。同时,为做好低视力康复工作,我区还邀请适配机构为20名低视力残疾人适配了助视器20台。
在精神病防治工作中,我区设立了从化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康园工疗站(康复站)等专门机构,分布于各镇街(林场、园区),使有康复需求的精神障碍患者在社区内得到就地就近的康复服务,每个机构均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事务。通过专职社工,提供社区康复训练、心理疏导、事前预防、危机介入,实时支援、个案跟进等一站式的社区精神康复支援及康复服务,建立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网络,填补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的空白,对接现有精神疾病防控体系,增加社区精神康复服务资源。
此外,我区还利用各类残疾人节日,举行文娱、体育、宣传等活动,如举行爱耳日宣传活动、全国助残日宣传活动、残疾人体育趣味运动会、残疾人歌唱比赛等,既为残疾人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又不断提高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在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倡导建立和谐、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